经济导报记者 韩祖亦
当今,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引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十九大报告中,数字经济亦获提及。与此同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也同样在十九大报告中得以明确。
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融合呢?
“数字经济不单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要转型升级、要跟上时代,惟一的‘钥匙’就是数字经济,要让信息化的‘中国方案’变成‘世界方案’。”2日,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下,IT设施已经从工具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成为和水电、交通等同样重要的基础设施,各行各业、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将以其为支撑。
生产资料:
从石油、矿产到大数据
在孙丕恕看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统一介质,将更深层次打破原有产业、地域的界限,汇聚各种生产要素融合创新,进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因此,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生产要素,打破壁垒、互联互通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需要。这就决定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这也是发展‘一带一路’的根本。”
“以前,石油、矿等是资源,而且是很重要的生产资料。但以后,大数据也将成为一个新的资源、新的能源。”孙丕恕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事实上,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意义,如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可。
“赞比亚政府致力于建立技术驱动型国家,且正在寻求打造‘智慧赞比亚’,这样我们就能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赞比亚驻华大使Win-nie Natala Chibesakunda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打造电子政府可以加速我们的发展,因此赞比亚将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数字化进程中去。”
作为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的惟一一家政策型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查卫民同样认为,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系列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这些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制造等领域,也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领域。
“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支持计算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及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超过6500亿美元。同时,我们也在高度关注世界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展了对5G时代项目运营特点、投融资模式的探索。”查卫民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数据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必然存在交易,全球数字互联互通的直接结果,将在不久的未来产生另外两个新形态——跨国数企和跨境数商,而由此蓬勃发展起来的数字经济,将成为联接世界各国的重要纽带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孙丕恕预测。
实现文化与民心的软联通
那么,在以数据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当下,如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孙丕恕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要实现物质,即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还要实现文化、民心的软联通。“例如,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更需要把中国基于信息化、互联网形成的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解决方案与各国共享,这些都是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积累形成的社会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发展模式,对各国实现社会公平和转型升级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不过,孙丕恕亦强调,企业在投身“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将“理念输出”与“本地化”相结合。“不能将‘中国方案’机械地照搬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理念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融入当地社会,并结合当地特点和需求,针对每个国家、每个客户定制专门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