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软Surface诞生5周年!从笑柄最终走向成功
五年前的秋天,PC市场的增速放缓,彼时虽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冲击还没有那么大,但是iPhone和iPad已经让苹果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洪流开始蓄力。
身处PC行业领导地位的微软等公司都在想办法自救,第一代Surface就这样来到了消费者的眼前。
Surface存在的目标、意义和成就
Surface推出伊始,微软受到了来自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两个方面的质疑,消费者认为这样的设备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平板不像平板,笔记本不像笔记本,性能、续航等等各个维度都不算拔尖,可插拔没有任何价值。
而合作伙伴的质疑更加尖锐,以往微软只提供Windows操作系统,给OEM厂商的硬件以平台支持,现在突然出了一个Surface,这不是要在本来就不断萎缩的市场里面抢占份额吗?
从2012年推出Surface至今,这个问题仍然再被不断地提起,微软则反复强调Surface系列的存在是希望将Windows和PC设备更好地结合,让消费者能体验到最先进的技术,它不为了大规模的销量而存在,只是希望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为OEM厂商带来全新的产品设计思路。
事实上,Surface也确实做到了。2012年Surface第一代产品问世,业界一片唱衰的声音,但几年时间里,伴随着Windows RT的销声匿迹和Windows 10系统的发布,市场上类Surface形态的二合一产品陆续上市。
从联想到宏碁,从戴尔到华硕,几乎每一个PC厂商都推出过至少一款以屏幕为主体的可插拔变形本,二合一PC的繁荣景象也成了PC寒冬期难得一见的暖流。
Surface的成功不仅仅是硬件设计上的成功,更是微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它没有让苹果的生态系统肆无忌惮地入侵Windows的领地,带领整个传统PC行业扛过了平板电脑崛起的时代,甚至让苹果都开始调整iPad的产品定位,这件事很多公司做过,但只有微软成功了。以Surface Book为例,第一代产品发布时无数人在吐槽合不上的顶盖,然而一年过去,微软就着这个合不上的顶盖陆续给13英寸的笔记本带来了GTX 965M和GTX 1050独显。
每一次在显卡上的升级都会让底座的上部变厚一点点,然而整机的厚度不会有任何变化,续航时间却在一代一代飙升,Surface Book 2的续航时间长达17个小时,堪称13英寸笔记本之最。
随着Surface Book的成功,相信在未来,也会陆续有OEM厂商设计生产类似形态的产品,就像如今的Surface Pro一样。
微软五年,营收构成发生变化
在国内我们经常提到“BAT”三大巨头,放眼国际,称得上是巨头的科技公司无非也就是谷歌、苹果、亚马逊和微软,纵观这几年来几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只有微软的主业处在一条发展放缓的道路上。
然而微软并没有因此沉沦,新任CEO纳德拉成功地把微软从以Windows和Office为主的营收模式变成了更为多元化的收入组成。
根据微软发布的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在微软的营收组成中,企业级Office 365服务收入增长达到42%,Dynamics 365的收入增长高达69%,Azure云服务的收入增长高达90%。而微软传统的Windows业务所属的“更个性化的计算业务”却没有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