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专业买手是洋码头竞争核心壁垒-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6 04:01:3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经历过“4·8新政”和监管过渡期政策推延后,跨境电商进入新一轮活跃期。跨境电商洋码头日前宣布,企业在今年9月已经实现结构性盈利。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结构性盈利的实现源于对供应链整合以及对售后服务
经历过“4·8新政”和监管过渡期政策推延后,跨境电商进入新一轮活跃期。跨境电商洋码头日前宣布,企业在今年9月已经实现结构性盈利。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结构性盈利的实现源于对供应链整合以及对售后服务的优化升级。同时他表示,买手是洋码头供应链中的核心,通过对买手进行培训,并持续进行拓展和管理,提升买手对平台的黏性,才能从源头上优化供应链,进而形成更规模化的运营模式。

经历过“4·8新政”和监管过渡期政策推延后,跨境电商进入新一轮活跃期。跨境电商洋码头日前宣布,企业在今年9月已经实现结构性盈利。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结构性盈利的实现源于对供应链整合以及对售后服务的优化升级。同时他表示,买手是洋码头供应链中的核心,通过对买手进行培训,并持续进行拓展和管理,提升买手对平台的黏性,才能从源头上优化供应链,进而形成更规模化的运营模式。

进入红利收割期

品质难保证、平台盈利难,诸如此类问题是跨境电商行业长期面临的痛点,而洋码头在经过七年的摸爬滚打后,逐步找到了破题路径。日前,洋码头宣布实现结构性盈利。在曾碧波看来,借助买手制的商业模式,平台中的商品在数量、质量以及价格等方面保持了竞争力,这是洋码头可以从尚属调整期的跨境电商行业中突围,实现结构性盈利的原因之一。

洋码头之所以能够实现结构性盈利,一方面原因在于对供应链、买手以及售后服务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也在于平台对买手抽佣比例的提高。但实际上,对于买手制电商来说,提高抽佣比例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这很可能导致买手和用户的流失。对此,曾碧波直言,在提高抽佣比例的同时保证流量稳定,这对平台来说是一种挑战,公司能够实现结构性盈利,也意味着对买手的管理已成体系化。买手更在乎平台为自身带来的流量以及可以变现的转化率。

对买手制平台模式的看法,曾碧波表示,其实就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构建买手商家体系及跨境产业生态链,拓宽消费者对类目的选择面。据悉,截至今年三季度,洋码头认证买手商家数量已超过6万名,分布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83个国家,主攻服装、鞋包品类,并正逐渐向居家、饰品、运动等品类拓展。

品类多元化拓展

在实现结构性盈利后,拓展多元化的品类成为洋码头下一步的布局重点。曾碧波认为,从组织商品进入销售环节,到此后的物流和售后服务,整个链条都需要跨境电商企业不断完善,目的是为更加精准契合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

可以注意到,当前的消费者对跨境购物的需求已不仅局限于传统母婴、美妆、保健三大品类,拓展品类建构完整的上游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性随之增加。在此背景下,曾碧波介绍,从去年公司开始进行全球买手培育计划,并从选品、运输、法律法规、清关、客服等方面赋能上游供应链,意在形成规模化的买手运营团队,构建全球跨境产业买手生态链。

在曾碧波看来,跨境电商行业仍处于调整期,只有当国内跨境购物的消费者占到国内网购用户的40%-50%时,跨境电商行业的消费红利才能真正被释放出来。面对当前局面,跨境电商需要不断向产业上游延伸,加强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用品类的多样性打破跨境电商竞争间的胶着局面。但他也表示,受到用户密度的限制,目前平台的用户规模还没有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因此距离平台实现规模化盈利还有一段距离。

瞄准跨境新零售“大浪退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曾碧波说,跨境电商行业已经发展到当前阶段,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得到验证。在业内人士看来,跨境电商回归到电商竞争本身,对供应链的把控和灵活调整的能力以及资金实力成了跨境电商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

目前,洋码头在完善供应链的同时,也在将渠道下沉至二三线城市。根据艾媒数据显示,中国海淘用户数量已从2014年的0.15亿增长到2016年的0.41亿,并且在2016年增速达到78.3%,预计仍能维持高速增长,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人群已逐步成为海外消费主力军。

为此,洋码头将目标瞄准二三线市场,围绕各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和海淘潜力靠前的城市开启百城计划,通过线下营销方式将洋码头的品牌植入到二三线城市中。同时,据了解,今后洋码头还将试水线下购物体验中心,加入到新零售的战队中。曾碧波称,洋码头将首先在一线城市自建2-3个线下体验中心,预计在全国范围内达到300-500家。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赵述评


火球买手获3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洋码头回应卧底买手成功卖假货:属自买自卖 非正常交易行为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