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下的自助贩卖机从基础的饮料零食、计生用品、抓娃娃,逐步发展至自助鲜榨果汁、快餐,甚至是KTV、影院、美妆柜……你方唱罢我登场,为的就是抢占这街头1平方米的“霸权”。
新金融记者 韩煦
餐饮:喜忧参半
人来人往的北京南站候车大厅,休息区、餐饮店铺内人满为患,本就拥挤的空间里又多了不少“盒子”,比如20元一杯的“奢侈”鲜榨橙汁贩卖机、突破想象的饭美美自助快餐贩卖机等,新金融观察记者留意到,半小时内有3人自助购买该橙汁,这个频率和刚上市的时候相比有所降低。点击操作后扫码付款,不到一分钟,一杯鲜榨橙汁新鲜出炉,悄然流行了一年多的自助橙汁机早已奠定了其在街头的地位。
“大概一两年前,(自助橙汁机)这种模式就已经很流行了,天津几个大型购物中心如南开大悦城、银河广场、恒隆广场里都有布局,因为来来往往客流量很大,有一个新东西摆在那儿总会有人好奇试试,久而久之买的人多了就火了起来。”一位经常逛街的消费者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我记得有10元一杯的、20元一杯的,基本是3—5个橙子榨一杯果汁,用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机器里用整颗橙子榨汁的过程,比较安心。以前逛街的时候口渴就会去奶茶店、咖啡店买一些调制的饮料,喝多了难免觉得不健康,偶尔换换口味喝点鲜榨橙汁,感觉会健康一些。”
方便、透明,成了这种模式的诱人之处。于是,这种全自动的自助餐饮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助泡面机、自助快餐机也随之出现。
同样是北京南站,自动榨汁机旁边就是两台快餐机,相比得到一杯橙汁的过程,想要通过自动贩卖的形式得到一份盒饭要稍微复杂一些。用户需要先下载饭美美APP,在APP中选择附近的饭饱宝(终端机),预约用餐日期和菜品种类,等待相应时间到饭饱宝上扫码或者输入取餐码后一分钟即可取到热餐。
新金融观察记者下载饭美美APP发现,其自动贩卖机上的菜品为10种左右,每日更换菜单,固定供应的有日式鳗鱼饭和素食的小米粥配杂粮、面食,其余品类为中式家常菜,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无人、自助、迷你,集创业者最爱提及的词汇于一身,却似乎并没有触及用户的痛点,创立之初主攻白领群体的饭美美并没有迎来预料之中的热捧。“外卖的选择这么多,何必苦哈哈地每天预订自助盒饭,除非在口味上非常出众,否则单从操作上来看方便程度都是差不多的。”一位白领向新金融观察记者坦言,“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自动贩卖机,就是出于突然很想吃、喝、用什么东西的心理,如果不能做到立等可取,和外卖相比几乎没有优势。”
娱乐:新晋街霸
同样的逻辑应用在不同商品上,诞生出受欢迎程度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自动贩卖机的江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于是,当“吃”的可能性被用尽之时,创业者们开始瞄准娱乐。抓娃娃机这样的老江湖似有复苏之势,而新晋的迷你KTV、迷你影院等娱乐设施也早已打响攻坚战。
当年轻人的日常社交越来越局限于一成不变的逛街、吃饭、看电影,当需要多人在场的量贩式KTV逐渐没落,适用于1—2人简单消遣的迷你KTV应运而生,比传统模式更碎片、细微的场景转化,符合自助贩卖机的需求特征,同时也迎合了90后、00后消费者的社交特征——由5人以上的聚会形式趋向两三人的私密约会。“学生时代大家很喜欢在周末或者考完试约上班里一群人去KTV唱歌放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朋友越来越难聚集在一起,人们也越来越不会撇开屏幕面对面聊天,所以大家更愿意和最亲近的一两个朋友偶尔聚会。”90后消费者小涵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
根据新金融观察记者的走访,天津南开大悦城、时代奥城商业广场中设立了多个迷你KTV仓位,非工作时间几乎都在使用,但并未出现其他城市声称的排队现象。“在迷你KTV唱歌本来就是逛街过程中的一时兴起,没必要眼巴巴地等着人家唱完出来,那样太尴尬了。”小涵说。
于是,伴随着消费群体越发浓郁的“孤独感”,社交场景也渐渐由开放性、大场地转变为私密性、碎片化。迷你KTV秉持这样的逻辑,迷你电影院、迷你健身仓等亦然。
显然资本也是看中了这样的转变趋势,才不遗余力地将这种形式捧上神坛,势要夺取街头这1平方米之内的“霸权”。除了源源不绝的融资消息,大玩家也纷纷入局参与争夺。天猫无人新零售就把装着口红的柜子摆上街头,像卖可乐一样卖口红,无疑给已经大热的“口红经济”再添一把火。越来越多用户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商品和服务被装进“盒子”搬到街头,争得热闹了难免被质疑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说到底没有人真的想靠街头贩卖的形式赚什么大钱,之所以引来资本大规模吹捧,归根结底还是由线下向线上引流,这些自动贩卖机就是一个个流量入口,一切的铺陈都是为了用户扫码后下载的那个APP或者关注的公众号,这才是巨头资本不遗余力地争夺这街头一席之地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