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智东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智东西9月25日消息,继9月初在德国IFA上推出麒麟970后,华为今天正式在国内推出了这款AI手机芯片。
与德国发布相比,麒麟970的基本参数依旧没有变,采用ARM Cortex-A73四核+Cortex-A53四核的架构,台积电10nm制造工艺,搭载12核GPU、8核CPU、集成了寒武纪的NPU模块,设计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等等,详情可以参照智东西此前的深度报道(华为麒麟970是不是真正的AI芯片?)
1)为了保持高铁等复杂场景下通话与下载速率的稳定,麒麟970使用了4*4MIMO、5CC CA以及256QAM等多种技术,并选取中国、德国、日本三国进行了超过40万公里的高铁实测和优化。
不过在国内发布会上,这款麒麟970的合作伙伴寒武纪跟中科创达(300496,股吧)都并未被提及,寒武纪提供的NPU(神经网络处理)也正式命名为“麒麟NPU(Kirin NPU)”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是手机处理器平台新加入的一个擅长神经网络计算的单元,专门用于处理模式识别里的语音、图像(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应用。
AI功能现场体验
现场除了,还设置了极速图片识别、智能萌颜等演示区,展示麒麟970在AI、拍照、通信、游戏方面的能力,比如:
4)除了上文提到的借助AI实现的智能萌颜之外,麒麟970还支持硬件人脸检测,针对不同肤色、帽子、眼睛、口罩、遮挡、侧脸等多种复杂的人脸场景进行优化,改善了人像的拍照体验,让人像拍照更美更自然。
5)AI降噪。通过深度学习算法,麒麟970能有效抑制噪音,增强语音信号,车噪场景下的语音识别率从80%提升到92%。
日益兴起的“AI芯片”
在华为麒麟970德国发布的10天后,苹果也在新总部举行了2017年度发布会,在新品iPhone 8/8p和十周年纪念手机iPhone X里都用上了自研的A11 Bionic芯片。这款A11 Bionic芯片也上搭载了一个专用于机器学习的硬件——“神经网络引擎(Neural Engine)”。
有着苹果和华为的推进,专用AI处理单元可能会越来越成为智能手机芯片的发展趋势。毕竟目前在生物识别、图形图像识别、用户使用习惯学习等方面都越来越依赖机器学习技术,而不太稳定的网络带宽(大家记不记得早期Prisma要等好久才能生成图片)、个人隐私、功耗比等问题也在驱动着手机芯片集成专用AI处理单元的发展。
搭载华为麒麟970的Mate 10手机要在10月16日才会正式发布,而集成了A11芯片最典型AI应用之一“Face ID”的iPhone X则要等到10月27日起开始预售,11月3日发售。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智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