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被应用至ATM终端的应用,取款业务流程被进一步简化,而从安全性角度,由于“刷脸”取款采用人脸识别、手机、密码等多重验证,相较以往的取款方式也更胜一筹,业界认为,“刷脸”技术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金融交易即将步入刷脸时代。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
ATM功能升级
在前期试点上线ATM“刷脸取款”功能的基础上,农业银行(601288,股吧)贵州分行于近日宣布,“刷脸取款”将在贵阳进行大面积覆盖,至今年年底实现全省覆盖。该功能的应用意味着ATM取款,凭“脸”即可。
具体操作流程包括,在ATM前按照操作指引,将脸部对准摄像头,而后依次输入手机号或身份证号码、取款金额和密码即可完成取款。由于在技术层面, “刷脸取款”以红外活体检测等高科技技术为基础,因此该项业务也被看做推动网点自主渠道智能化转型的一个主要方式。
农行相关负责人认为,推出“刷脸取款”的意义在于,一是降低伪卡风险,因为交易过程中不使用银行卡,银行卡被复制的风险将会大幅降低,二是提升客户体验,缓解因未带银行卡而无法取款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将促进ATM的功能升级,为支持“线上开户”等新业务做好准备。据悉,此前农业银行已在全国37个支行的超级柜台上启用了人脸识别。
事实上,农业银行并非国内第一家推出“刷脸取款”业务的银行。此前,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已推出此类功能,但随着国有银行的加入,业界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刷脸取款”将为更多银行所跟进,银行业将开启“刷脸”时代。
据悉,商业银行将“刷脸”技术应用至ATM渠道可追溯到两年前。2015年10月,招商银行就已先行试水,宣布推出“ATM 刷脸取款”业务。2016年,招行在全国106个城市近千台ATM机上实现了“刷脸”取款的功能。
鉴于风控是金融业的永恒话题。银行方面认为,不只是技术手段的创新,比起传统的实体卡交易,“刷脸”在风控级别上只高不低。当下,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与传统的验证方式相比,由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人脸识别具备极低的误差率,业界认为其在安全性上讲更胜一筹。
刷错银行“买单”
苹果公司在不久前的发布会上就曾提到,目前面部识别出现错误的概率仅为一百万分之一。而银行在ATM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依托特殊的摄像头硬件,可准确鉴别出活体以及照片、视频等,以抵御不法人士的各类攻击手段。同时,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项科技创新,在身份验证上通常与密码等传统核实手段相结合。例如,客户需要通过人脸识别、银行卡密码及手机号码验证等步骤才可完成ATM刷脸取款,业界称之为多道“组合锁”。
此外,为确保客户资金安全,银行方面对创新业务设置了限额。如招商银行在“刷脸取款”上线之时,设定了每日3000元的限额。同样,农业银行也实行了限额管理,即通过ATM刷脸取款,系统限定用户每日取款累计不能超过3000元。农行相关负责人认为,限额控制一方面在风险发生时,可以将银行和客户的损失降低到可控范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针对刷脸取款系统攻击的成本,从源头上降低风险。
在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看来,从安全性角度,刷脸取款要高于实体卡取款,因为刷脸对应的是唯一的人脸,必须本人才能取款;与之相比,实体卡丢失、密码被盗的概率要大很多,尤其是熟人作案事件时有发生。
若从反向角度考虑,银行对“刷脸”技术的安全性已经信心满满。招商银行就曾提出,“ATM刷脸取款,如果刷错,全额赔付。”当然,这一表态需要后台强大的风控系统支撑。据介绍,在ATM“刷脸取款”业务中,招商银行会根据客户信息及行为数据建立智能客户特征模型,并持续跟踪操作者在登录、查询、取款到转账等场景行为,如有异常,会立刻调取风控手段进行处理。
机构加速布局
事实上,如果将VTM、掌银和直销银行算在内,“刷脸”技术已经在银行业务中得到广泛运用。如浙商银行、江苏银行、西安银行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均在各自直销银行的新用户注册或账户激活环节引入人脸识别,其中,浙商银行和西安银行还将其运用在手机银行账户的开立上。民营银行中,也有微众银行将人脸识别运用在二次绑卡的环节。
与内银节奏相近,外资银行也在进行着“刷脸”业务的尝试。如汇丰银行(中国)已于近日宣布推出手机银行人脸识别功能,这也是首家启用该项技术的外资银行。汇丰中国副行长兼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总监李峰认为,从全球来看,内地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纳态度最为积极乐观。以人脸识别为例,汇丰最新的关于科技信任度的调查发现,近半数的内地受访者认为该技术将会为生活带来便利,高出全球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除了银行业,互联网企业近期也在“刷脸”支付领域中密集布局。例如,今年8月,苏宁全国首家“无人店”在南京开业,采用刷脸支付的技术;京东线下的京东之家体验店已开始内测“刷脸支付”功能。而在9月1日,支付宝也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这同时也是“刷脸”支付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用试点。
业界预计,未来3-5年将是刷脸交易的加速布局和推广期,“刷脸”应用将呈爆发式增长。人脸识别行业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未来5年市场有望保持 25%的年均增长速度,市场进一步放量。目前来看,人脸识别产业步入快速上升通道的特征明显,如近期已有多家人脸识别公司获上亿元融资。
从金融业的应用角度,远程开户、交易支付是主要方向。“刷脸支付有效解决传统支付的繁琐,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分析师姜国平称,无论是卡支付还是手机支付,都需要通过随身携带的外物介质来完成,支付过程较为繁琐,而刷脸支付只需借助用户本身的生物特征,不需要介质辅助,无疑大幅简化过程提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