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单身经济难救单身之“罪”-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6 00:51:2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来自邻国的“单身税”问题让我国的“单身狗”瑟瑟发抖。反对者随即抛出“单身经济”来掩盖“单身之罪”,但或许结论是治标难治本。 新金融记者 韩煦 单身之罪 近日,《人民日报》援引日本媒体消息称,日本石川

来自邻国的“单身税”问题让我国的“单身狗”瑟瑟发抖。反对者随即抛出“单身经济”来掩盖“单身之罪”,但或许结论是治标难治本。

新金融记者 韩煦

单身之罪

近日,《人民日报》援引日本媒体消息称,日本石川县河北市预算在与当地的妈妈们交流时被问到:“婚后生活水平下降,能否让单身人士来负担税务?”政府主管回应表示:“正在进行有关单身税的讨论,但还没有推进。”

日本“单身狗”瑟瑟发抖,而事实上就在不久之前,我国也有过类似的说法。

今年初,中央各部委在部署2017年各项重点工作时,财政部提出:按照“增低、扩中、调高”的总原则,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新税收体制。在新的个税体制下,将实行按综合所得减除标准,“有孩子要抚养的比没孩子的就可以少缴税”。

这和日本所提出的“单身税”在本质上区别不大,据悉日本的“单身税”也并非单独设立此税种,而是指单身人士因未婚,在缴税时不能享受一些税收减免政策。区别在于日本的讨论点放在结婚与否,而我国的讨论点放在是否有孩子要抚养。

无论如何,对于“单身狗”来说,各国的政策都不甚友好,毕竟从宏观角度来说,新生儿出生率才是硬指标。根据我国民政部的数据,中国内地的“未婚”人口到2015年底已经达到2亿人,在上海,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0岁,而这个数字在2011年为27。

解决单身问题迫在眉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张宁对此曾表示:“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单身的城市职业人士正在改变整体消费模式,令娱乐和个人护理等行业获益,但是我认为,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其正面影响。以日本为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通过不婚来躲避家庭责任。日本的高未婚率对经济有负面影响。有些单身人士认为只需要养活自己,所以没有较大的为家庭创造更多财富的压力。”

这个世界对“单身狗”并不友好。新金融观察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25—35岁之间的单身人士,大部分受访者均认为婚姻应以感情为基础,“没有合适的对象宁愿单着。”而其中有部分单身人士表示即便有了合适的对象,能不结婚就不结婚,更不想要孩子,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婚后由于家庭开销增多,会降低生活质量,尤其不愿意面对养育孩子带来的压力。采访中持此观点的受访者均为女性。

虽然这样的观点不能代表单身群体的整体意愿,但显然相关专家的担心不无道理。

治标不治本

一位单身人士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说单身阻碍了经济发展会不会太勉强,毕竟现在针对单身者而催生出的新的经济形式数不胜数。”

消费场景的迷你化印证了这一点,从miniKTV到mini健身仓,再到大型超市向无人便利店的转变,场景在一步步缩小,这其中互联网的发展功不可没,而消费群体的“孤独感”也起到不少推波助澜的作用。相比之下此前家用电器商品中最爱用的“家庭”标签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人”“迷你”这样更受追捧的标签。新金融观察记者在某电商网站搜索“家用电饭煲”后显示约2283个商品,而“一人电饭煲”标签下显示约7503个商品。“一人食”标签下约有142783个商品,这其中大部分为餐具和介绍一人食用的菜谱书籍。

而被誉为懒人经济的外卖行业,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单身人士,或者说独居人士的增多。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均曾公开表示“一个人懒得做饭”已经成为推动外卖业务递增的主要原因。相对于政策的不友好,越来越多“讨好”单身人士的商家为此提供了温床。

而除此之外,“单身狗”对消费做出的最大贡献恐怕还要数婚恋市场,即便近来婚恋市场的底色有些悲凉。

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之死给世纪佳缘蒙上了一层阴影,据悉苏享茂与其妻翟某是通过世纪佳缘相识,且二人均为VIP会员,但婚后得知翟某向苏享茂隐瞒了婚史。世纪佳缘也因此摊上了“会员信息造假”的大事。

而这件“大事”,在行业中早就不算“事”。为了能够在婚恋市场自抬身价,粉饰个人信息早就成为行业潜规则。这或许也是世纪佳缘、百合网等类似的婚恋网站集体开始走下坡路的原因所在。而如今稍年轻一些的单身者也越来越不愿意通过这种形式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上述单身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信息造假一点也不奇怪,这些网站的个人资料都是自己随便填的,谁能保证真实性,有时候连照片都是假的。再说这种一上来就谈结婚的交友方式太尴尬也太功利了,我不是很喜欢。”

于是,新的商机应运而生,以微信、陌陌为范本的社交软件越来越多,探探、见见、友加等愈发突出“交友”特性,“左滑是喜欢,右滑是不喜欢”的广告语也为人熟知,但显然抛弃了婚姻这个严肃话题之后,单纯以交友为出发点来看就成为一种愿者上钩的“乐趣”。

而这样的“乐趣”能够维持多久?相比令人生厌的“有房吗”,一句“照片是本人吗”似乎也并没有让人舒服到哪里去。所谓的单身经济或许终究治标难治本。

制图 张翀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