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刷脸的手机”与“会飞的车” 科幻电影才是技术革命原动力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6 00:41:0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文作者天风宏观团队刘煜辉、宋雪涛、李雪,原文标题《【天风宏观】技术幻想与科技革命》。 技术由人创造,发明的灵感来源于科幻电影和小说。我们筛选了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科幻电影,从“技术幻想”中寻找未
本文作者天风宏观团队刘煜辉、宋雪涛、李雪,原文标题《【天风宏观】技术幻想与科技革命》。

技术由人创造,发明的灵感来源于科幻电影和小说。我们筛选了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科幻电影,从“技术幻想”中寻找未来科技革命的原型。

视觉技术、智能家居和部分生物医学已经有了较高的实现程度,人工智能、智能物流、人体增强和人脑增强是下一阶段可能出现重要科技突破的方向。

今天,苹果公司发布了可以应用AR和AI人脸识别的新手机。库克特别认真地用“one more thing”来介绍这款“the future of smart phone”。我想随着siri和刷脸技术的成熟,“手机”未来可能会改名为“脸机”。

看完苹果发布会,我一直在想未来人类科技发展的“one more thing”在哪里。一直以来我有一个问题:像AR、AI这样的技术到底是科学和技术长时间积累的必然结果?还是发明者灵感和天才的偶然发现?

先后创造了Paypal、SpaceX、Tesla的埃隆马斯克有四个计划——可回收火箭、新能源跑车、胶囊高铁、火星殖民,最后那个“要把人类送上火星”的计划就来自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

很多正在实现和已经实现的重要创新都能在科幻电影或小说里找到技术原型,比如AR和AI。近几年,一些美国科幻老电影里的技术幻想,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比如:出现在1966年影片《星际迷航》里的可翻盖通讯设备、手持平板计算机、头置式投影已经成为现实中的手机、平板电脑、谷歌眼镜。出现在1985年影片《回到未来》、1999年《黑客帝国》、2002年《少数派报告》里的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智能眼镜、手势操作计算机已经成为现实中的VR、MR和体感控制。

表1:科幻电影里的技术革命——已实现

资料来源:时光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时光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我们在拙作《站在未来的风口上》说:资产配置的核心是选择风口产业,抓住主导产业就抓住了系统性投资机会。所以判断未来技术的方向对投资非常重要,比如过去十年的苹果产业链和现在的新能源车产业链。新旧产业的更替带来了许多系统性投资机会,汽车的出现让马车消失,如果出现“会飞的汽车”,地上跑的汽车即使不会消失,汽车行业的投资格局也会发生变化,就像今天新能源车给整车厂投资和零部件投资带来完全不对称的影响一样。

图1:新能源车给汽车行业投资格局带来变化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会飞的车”不是一个比喻,而是空客、丰田、戴姆勒等公司正在用真金白银投资的项目。人类对把科幻变成现实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彼得蒂尔(《从0到1》的作者)曾经感叹:“我们想要会飞的的汽车,而不是140个字符”。因此,我们从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科幻电影中筛选出尚未完全实现和应用的技术,以此来寻找未来技术革命的方向。

表2:科幻电影里的技术革命 完全未实现

资料来源:时光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时光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表3:科幻电影里的技术革命 实现未普及

资料来源:时光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时光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总结一下,未来技术创新主要是两个方向:

(1)把人变成机器,提升人的机体功能,比如视觉、体力、人脑记忆、人脑计算、机体修复等;

(2)把机器变成人,不仅比人算得快,还要有创造力,比如人工智能。当然从常识上讲,人工智能也分智力等级,智能家居、工业机器人、IBM沃森、谷歌大脑等,也存在着巨大的智力差异。

再总结一下,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和应用的“科幻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类:

(1)视觉科技(3D全息投影、人脸识别技术、视网膜扫描、皮肤显示屏);

(2)交通物流(自动驾驶汽车、飞行汽车、悬浮车、空间传送);

(3)人工智能(人机对话、机器人管家、智能家居、犯罪预测);

(4)人体增强(医疗三度仪、动力外骨骼、智能盔甲、自我修复功能、血液替代);

(5)人脑增强(记忆删除、梦境记录、植入性记忆、同步全能语音翻译器)。

从目前技术的实现程度上看,视觉技术、智能家居和部分生物医学技术已经有了较高的实现程度(已实现和实现未普及),人工智能、智能物流、人体增强和人脑增强是下一阶段可能出现重要科技突破的方向(未完全实现和完全未实现)。

风险提示研发成果不及预期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