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志芳
9月4日,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易观发布了《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行业分析2017年上半年》(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本地生活服务O2O行业交易规模为4431亿元,易观预计,2017全年的市场规模约为10346亿元,超过了1万亿大关。
报告认为,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现在已形成到家O2O和到店O2O两大模式,其中到店O2O市场交易规模达3468.8亿元,占到了整个本地生活服务O2O的78%。
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交易规模增速仍来自餐饮外卖、高星酒店增量,以及口碑开拓的线下市场增量和交易额的大幅提升。根据所占市场份额,现在到店O2O领域形成了两强争霸的局面,口碑与美团点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竞争将会十分激烈。
2017年上半年,美团点评、口碑分别以1713.2亿元与1670亿元的交易额排名市场一二名。交易笔数方面,口碑上半年日交易笔数已超2000万笔每天,成为成长最快的O2O平台,美团的日交易笔数为1800万笔每天。平台级玩家的格局已开始变得明朗。
此外,易观的报告还显示,在本地生活服务O2O领域,口碑、美团这样的综合类生活服务O2O平台占据绝对优势,交易额占比为83.9%。随着O2O垂直细分场景的差距逐渐拉开,2017上半年,上门洗车、上门按摩等诸多O2O上门服务宣布死亡,根源在于这些服务的人群覆盖和消费频次都太低,市场发展艰难。
另据报告显示,随着外卖、商超宅配、上门服务的发展,按商品/服务提供场所,本地生活服务O2O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到店O2O,而另一类则为到家O2O。
报告指出,到店O2O是拉动本地生活服务O2O持续增长的主力消费场景,2017年上半年,到店O2O市场交易规模达3468.8亿元,同比增长了88.3%。易观预计,2017年下半年,到店O2O市场交易规模将达4709.8亿元。
纵观2017年上半年到店O2O市场,主攻到店业务的口碑的交易份额占比48.1%,超越美团点评,暂时处于领先地位。现阶段,到店服务平台级市场正处于不同的竞争对抗形势中。为了集中资源、收缩战线,2016年初美团的点评开始弱化到家O2O业务入口,转而主攻到店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饿了么对百度外卖的收购完成,百度在O2O业务上的布局和影响力已明显削弱。无论是到店O2O还是到家O2O,百度的话语权都已然丧失。根据Analysys易观千帆的数据,百度糯米用户端的独占用户率仅为2.44%,用户端活跃用户数在几家中也最小。也就是说,在未来的O2O竞争中,口碑、美团点评和饿了么同属第一梯队,再联系近日前饿了吗收购百度外卖一事,百度跌出O2O第一阵营已成定局。
生活服务平台的营收来源于商户,因此平台要实现盈利得先解决商家能赚取更多收益的问题。易观认为,尽管人口红利衰退会使本地服务行业增长变得更为艰难,但to B端的赋能方式带给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却能给整个市场更大的增速空间。
报告称,本地服务商户在未全面IT化、互联网化之前,整个产业链运营环节确实有许多可以通过营销、技术赋能提升效率、优化成本之处,平台如何利用自身资源、技术优势辅助商户解决这些痛点,将成为重要的竞争力。
在赋能商户的做法上,美团点评的打法是从服务营销末端到服务全产业,瞄准的方向是产业纵深,而不再仅仅停留于营销的导流与交易上。
相较之下,口碑到店业务的发展思路着重将B端商家作为服务重点,通过商家服务用户,以此扩大自身覆盖与价值。2017年上半年,口碑发布了码战略,打通“二维码-店铺-支付”通路,更彻底地将用户交易行为数据化,并通过更丰富维度的用户画像助力商家精准地营销。
截至今年6月,口碑商家在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和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的数据指标上均略优于美团开店宝与点评管家,商户端的影响力已凸显。此外,口碑在2017年5月发起了“无地沟油行动”,短短3个月全国已有5万多商家参与。口碑在线下商家群体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