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杭州、福州、广州、郑州、南京等城市之后,上海成为又一个被暂停新增投放共享单车的城市。今年8月,上海市交通委向各共享单车企业发布告知书,要求即日起暂停在上海新增投放车辆。
从去年起,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以极快的速度占据了城市的地铁口、小区门口,甚至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市场。作为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解决了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利于减轻城市交通堵塞、汽车尾气排放等问题;对个人而言,方便了短途出行,增加锻炼身体的机会和时间,减轻了出行成本等。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野蛮增长之后,共享单车行业也出现了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当前,共享单车还处于数量投放的同质化竞争时代。无论是共享单车企业数量,还是单车投放数量,都呈爆发式增长,造成一些热点城市出现共享单车投放过量的情况。
仅在上海,共享单车已超过150万辆,而研究报告显示,合理总量应控制在50万辆左右。上海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当前共享自行车企业为抢占份额,急进投放,疏于线下运营管理,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秩序和形象。
根据上海市交通委的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应加强对违规停放车辆的清理,特别是对交通枢纽、轨交与公交站点、小区、医院、行政与商务办公区、主要街道等重点区域,及时清运违停和积压车辆。如不及时清运,相关管理部门将委托第三方代为清运,所需费用由共享单车企业承担。
对此,各家共享单车企业均表示会积极配合、响应。ofo小黄车称,该平台建立了“奇点”大数据系统,优化车辆的投放、调度,并积极探索“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电子围栏管理模式。而摩拜单车表示,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多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社区、企业及其他机构通力协作,研发和落地“摩拜单车智能停车点”。
截至2017年6月,国内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1.06亿,占网民总体的14.1%。有分析师认为,早期共享单车投放量和使用频率决定其市场空间,而投放量取决于城市内的投放密度以及覆盖城市数量。随着市场饱和,共享单车行业已进入“下半场”比拼,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