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骥
寻找新的增长点,将成为三大通信运营商较长时期的普遍状态。
近期,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三大运营商的上半年财报陆续出炉,共拿下6000多亿元营收,整体而言,三大运营商仍然强劲。但值得关注的是,传统业务正在急速下滑。以中移动为例,2016年上半年,其语音业务仍然有1204亿元,2017年上半年则下滑到881亿元,下降约26.8%,整体营收占比也从37%降到了25.3%。短信及彩信业务收入则从去年上半年的151亿元降到了145亿元,下降了4.2%,占比从4.7%降到了4.2%。
短信及彩信业务的下滑已经持续多年,从用户习惯而言,微信等及时通信应用已经逐渐取代了短信与彩信,但语音业务在一年时间内如此大幅下滑,数据惊人。一直以来,通话语音业务都是通信运营商的核心支柱业务之一,而中移动的数据显示,即使两大传统业务的营收相加,也未能在整体收入中占据30%,抛开取消长途漫游对收入的影响,传统业务难撑大局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中移动的财报中,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四块:无线上网、有线宽带、应用及信息服务、传统业务及其他。其中,无线上网业务占据了54%的营收比重,已成为最主要的收入以及业务增长点,但随着未来通信资费的下降,这一管道的收入可能也会面临一些压力。这就是三大运营商一直为之忧心忡忡的事:被沦为管道的同时,无法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其实新的通信服务增长点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即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
从互联网来看,个人网民的增速已经放缓,红利的减少也会带来市场机会的减少,中国产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同时,物联网市场开始出现爆发,三大运营商在此领域布局多年,可以预见,未来,这将是运营商与其他IT企业竞争激烈的领域,也是运营商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而各领域的相互融合,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ICT公司的边界,都会变得更加模糊,尽管起跑线可能不同,但因为奔跑的时机差不多,对很多公司来说都意味着新的机会。另外,从今年各地的云政务市场来看,运营商与阿里、腾讯此类公司竞争非常激烈,一分钱竞标的情况屡屡出现,跑马圈地是这一年来的主要现状。
眼下,中联通的混改强力推进,行业悬念开始出现。作为三家运营商中最弱的中联通,意欲通过混改,引入包括BATJ等众多强劲的战略投资者,并希望通过与战略投资者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家庭互联网、数字内容、零售体系、支付金融等领域开展的深度合作,扩大联通在创新业务领域的中高端供给,培育壮大公司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中联通改革势在必行。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股东应占利润627亿元,中国电信股东应占利润125.37亿元,中国联通股东应占利润24.2亿元。从整体规模以及优势来看,即使中联通启动混改方案,短期内也无法对中移动形成较大压力。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中国移动2017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不会因为中国联通引入腾讯、阿里混改感到慌张,中移动瞄准的下一个业绩增长点,是5G。
(作者系时代周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