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物品被赋予“共享”之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马扎共享健身仓,只要你能想到的,几乎都能跟共享挂钩,近日共享遛娃小车、共享购物车等又火了一把。日前,广州又出现共享空调。大多数人认为搭上“共享经济”风口的家电业,多是忽悠大于实质。眼花缭乱的共享经济尴尬了谁?
据广州日报、佛山日报等媒体报道,8月初,广东顺德一家企业提出了共享空调的概念,并在8月8日首发共享空调公测版。
这家企业认为,他们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的空调租赁不同。他们共享空调的一大特点是在空调产品植入物联网科技,厂家直接与消费者连接,并通过大数据技术掌握用户使用空调的状态。这也意味着,未来你家里用的空调可能不是你的。
经营模式上,该共享空调采用“押金+按时收费”的模式,每台空调押金3000元,按照每小时1元价格收费,电费用户自理。按照一年使用5个月,每个月20天每天6小时来计算,一台空调回本需要5年的时间。
该企业在官网称 ,除了传统租赁的单位宿舍、高校、酒店等大型的公共场所,他们的产品主要面向的是90后消费群体。因为90后们正逐渐步入社会成为消费市场新力军,观念比较超前,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按照90后人群每2人组建一个新家庭,每个家庭3套空调,有2.6亿套市场需求。
但网友对此似乎并不买帐,有网友表示,“三千块租金为什么不自己买一个”有的网友算了笔帐:“广州一年8个月要用空调,八个月就算每个月只有20天,每天8小时,每小时1元,每年租金1200元,1年半的租金就能飞翔一台小一匹的挂机。”更有网友直言,“目前绝大多数共享其实就是租赁。”
家电观察家刘步尘表示,共享空调乃至家电只是短期商家销售宣传,热度很快会过去。尤其是空调,用了拆掉再安装,如此循环,产品品质会受到影响。而且,家电产品本身并不具有共享性质,共享产品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流动。
此外,空调原本就是季节性用品,无法为商家提供长期的盈利链。而对于多数家庭而言,空调原本就是家中所必备的家电产品。因而无论对于商家还是用户来说,共享空调所存在的意义并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