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叫阵还在继续,但不管到底是谁在抹黑谁,这种污水横流的景象发生在教育行业就是一种无声的鞭打和耻辱印记,谁都逃不掉。
最近,教育类 App 的公关战日渐升级,在众多自媒体、社交平台上引发大量的转发、评论甚至还有来自网友的怒火。将近一周过去,小猿搜题与作业帮之间的互怼互掐“战火”继续蔓延。
关于事件的本末,相信不少朋友都了解了,本月初小猿搜题被曝光“涉黄”,接着小猿搜题发声明、召开发布会宣布遭作业帮设计“构陷”,已就该事件报案。作业帮方面表示系“诬告”,将借司法维护权益。前日,另一在线教育公司学霸君也加入这一“战事”,称平台遭到来自同一地址的不明账号恶意发布涉黄信息,但未点名幕后黑手。
今天中午,百度发表声明,表示不背此锅。百度表示:作业帮是拥有独立品牌、完全自主经营的企业实体,在法律意义上不存在“百度作业帮”这一品牌或企业名称,百度作为投资方之一,不参与作业帮日常运营。并以投资方身份要求查明,表态公关混战破坏行业健康发展。
此次轰轰烈烈的“公关大战”被媒体称作在线教育领域上的“谍影重重”,引发各大媒体关注,甚至连检察、司法都参与进来了。公关战的风向几次扭转,网络上的舆论也是激烈无比,隔着一层网络的遮罩而肆无忌惮,各种嬉笑怒骂插科打诨借题发挥纷至沓来,好像越火爆,就越好看。
但是处在风口浪尖的教育类 App,不仅有背靠的资本势力和互联网公司,还要面对他们的服务用户——这些用户都是中小学生,是义务教育的对象,说得文艺一点还是祖国的未来,涉及到国民建设事业的根基。把公关水战直接打到中小学生教育领域,是不是太兴风作浪了些?
教育虽然一定程度上要为市场经济为导向,但却不能完全市场经济化,这是教育界多年来得出的共识。当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移动教育产品开始向传统教育模式发起进军号角的时候,我们也要警惕互联网行业发展与竞争对教育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眼下公关战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常用竞争手段之一。近年来什么滴滴大战快的,饿了么、美团点评抢商户、撒补贴、融资抱大腿等之间的战争也持续不断。而共享经济形势下,摩拜单车和 ofo 的公关战仍在持续,甚至投资方都能在朋友圈大方地掐架。掐架中爆出的黑料、负面消息也不罕见,但以损害用户为手段,却早已违背最基本的商业道德。
回到这次的事件本身,两个教育 App 每次互撕的背后,其实都是资本与利益关联方之间的交战。其实很多看起来悲愤的“互撕”,并不是对互联网或教育行业公平、正义的伸张,更多的是两家公司争夺市场份额之举。再花哨的营销手段都是纸老虎,因为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行业,核心问题并不太可能通过营销解决,同质化、消费者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依然存在。
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法剖析事件的真相,这需要有关部门去解决。但就“大战”本身,如果再这样发酵下去,会对整体教育产业在消费市场、资本市场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那里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互联网行业互撕,最后的恶果却可能要教育来背,这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这一事件也再次暴露出我国教育培训业的乱象,由于缺乏行业标准,行业门槛低,没有明确行业规范,早在实体教育培训“欣欣向荣”的时候就出现过太多问题,黑培训、假培训、恶性竞争的案例层出不穷,现在等于带着一堆问题又走进了互联网教育培训,根源不解决的前提下,怎么指望这块教育产品的青草地能够干净起来?
比起积极投身骂战,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企业,以及我们成年人,要做的事还有太多。互联网企业撕得起,但教育行业真心“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