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牛科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一年前开始,智能手机市场淘汰论盛行,预测再过几年将只剩下两三家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智能手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如今,一线手机厂商在用户体量、上游供应链资源方面都已经占据较大的优势。小厂商在这方面直接去竞争无疑是以卵击石。再则,如今做手机不赚钱的确是实话,唯有另辟蹊径。目前我们已经能看到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虽然用户体量小,但依然过的滋润。
线下市场仍然是一块大蛋糕
在早年,小米手机刚刚火热的时候,OPPO、vivo在定价策略上与小米等互联网品牌大相径庭,所以不打被人看好。不过情况却恰恰相反,如果华为、荣耀两个品牌分开统计的话,那么2016年国产手机前两名将会是OPPO和vivo。靠的正是线下渠道的稳步经营,一时间,智能手机线下市场的价值和爆发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可以确定的是,线下市场仍然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不然小米、华为等品牌不会拼命发展线下实体店。笔者窃以为,线下市场可能品牌知名度会更加重要,对于Nokia、联想(MOTO)包括后期进入的夏普、黑莓等,与其在线上直面一线品牌的挤压,倒不如尝试将重心转到线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精准细分市场,专注特定用户群
虽然手机产品全面发展固然不错,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看到一些专业性。vivo的成功线下渠道固然至关重要,但是也不要忘了,曾经凭借在手机上的HIFI功能也俘虏了很多的用户。手机除了基础的通讯功能之外,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有那么一两个功能非常好用就足够让其买单,例如喜欢自拍的用户。
同样的,针对户外运动人士的三防手机也成为了手机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三星每年会推出旗舰机衍生版Active,国内也有MANN、云狐等品牌。所以,在这个群雄割据的手机市场,小众品牌想要生存下去需要找准定位。
需要个性化和创新,但也不要标新立异
如今的智能手机同质化趋势太明显,连玩概念成分更重的“全面屏”都能引发整个行业的跟风,也导致了一些新品机型异形屏的出现。一代代的iPhone也不过挤牙膏式的迭代升级,或许大家都在等下一个风口……
21秒销售额破千万,虽然是中低端机型,坚果Pro却是锤子最成功的手机。近期消息,锤子已经拿到10亿融资,连资本市场都相信锤子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无论是功能还是产品创新和个性化,在今天这样千机一面的局面都可以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创新和个性化去弄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很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深耕国外市场也是不错的出路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但也成为了竞争最激烈的地盘。如果实在挤不进国内市场,把眼光放到国际市场也是不错的选择。一加手机在海外的口碑和热度明显大于国内,这也许是最好的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国产品牌国人几乎没有听说过的,但是在海外却名声如苹果一般。深圳传音(Tecno),2016年传音全年手机出口量达到8000万部,成为中国国产手机外销冠军。而IDC的数据显示,去年,传音控股是非洲排名第一的手机生产商,市场份额近40%,超过苹果、三星、华为。而在法国,与苹果、三星不相上下的Wiko手机,其背后也是来自中国深圳的天珑移动。
总结
尽管已经初现手机品牌倒闭的现象,但也逐渐有新的品牌补充进来,笔者认为手机市场的淘汰论还没有传言的那么残酷,或者说现在谈谁能最终留下来的话题还为时尚早。光是国内市场,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品牌市场份额能够稳定超过20%,近三成的市场空间存在较大的变数,这些都是中小手机厂商生存空间。线上线下消费群体的差别,对于特定用户的精准把控,行业对个性化、创新元素的渴望以及海外市场的巨大空间,都足以让新品牌或者小众手机厂商有足够的发挥空间。选择自己对适合的发展方向,才关键。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