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科技讯 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新型共享经济方兴未艾,但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共享雨伞,几乎都是有去无回……
共享雨伞听起来很理想,但是,殊不知其本质已经完全背离了“共享经济”的本质,这只是商家使用的宣传伎俩而已。
“共享经济”应该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即把闲置的物品加以调配,共同使用,造福群众,这才能够乘坐共享经济。
而“共享雨伞”并不是调用市民的闲置雨伞,而是通过运营共享雨伞的公司采购或者制造了一批雨伞后进行投放,并收取相应的费用和押金,本质上充其量也就算是一种互联网租赁雨伞的行为。其完全具备“租赁”的属性并且以盈利为目的,而非“共享”,本质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基于共享雨伞形成的乱象,我们可以再来想想目前市场上所谓“共享经济”到底有没有“变味”。
据相关资料显示,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目前所谓的一些共享经济新形态,其实早在出现的时候,其本质就早已和“共享经济”背道而驰。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要打着“共享”的旗号呢?
望京某处,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
其实不难理解,目前“共享”经济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一个“热词”,只要和“共享”沾边,就会得到相应的关注,或者说是流量。“共享雨伞”是如此,“共享马扎”也是如此,前几天突然出现的“共享宝马”更是如此。有的网友也纷纷吐槽表示:“留给创业者的共享,不多了!”,令人颇有些触目惊心的感觉。
目前法律和条例上对“共享雨伞”还没有约束,导致一些地方还在肆无忌惮地投放。和讯科技认为应该参考管理“共享单车”的办法来管理“共享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