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刘煜辉解释“强者恒强”:科技巨头不是大笨象 是贝加尔湖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21:36:1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中美两地市场中,都存在“强者恒强”的公司。但要论真正的“漂亮”,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家电、白酒、钢铁煤炭都算不上“白马”,因为大多数公司的涨幅都是靠债务堆积起来的。赚钱一年,还债十年。要

中美两地市场中,都存在“强者恒强”的公司。

但要论真正的“漂亮”,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家电、白酒、钢铁煤炭都算不上“白马”,因为大多数公司的涨幅都是靠债务堆积起来的。赚钱一年,还债十年。

要说“强者恒强”,还是要看互联网巨头。

过去这10年,全球产业趋势中间,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产业趋势中间,涨10年的这批股票,看美国已经涨了10年的股票,科创的巨头,现金流非常好,越来越表现出对于经济资源非常强的非线性的吸附能力,马太效应,强者很强,赢家通吃。今天他们所累积的现金,还掉所有的贷款还有很多钱,大概还有上万亿美金。

科创巨头的现金流非常好,而且,互联网经济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与传统经济不同的特征:规模暴增的同时,报酬也在递增。

换言之,正如刘煜辉此前提到过的,虽然科技巨头已是一个巨人,依然生机勃勃,能保持每年40-50%的年复合增长率。

“你根本看不到天花板,他们更像一个灵活、高速成长的‘大型灵长类动物’。”

看一看股票市场的表现也是如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年SP500整个贡献,托起SP500的贡献主要集中在非常少数的几个科创领域,包括几个垂直领域独角兽公司的成长,看大五大科创公司加上中国的阿里巴巴,市值的涨幅远远超过SP500的涨幅。

其实在中国也一样,把在中国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包括网易,过去一年的涨幅高达70%、80%,与之对应各个行业,垂直领域不具备统治力的公司,类似于抛在A股的中小创,小市值的公司走出的一个完全背离的走势,分裂的状态,实际上是表现了产业的趋势。

为什么?“贝加尔湖效应”或许可以解释科技巨头的“强者恒强”:古老的贝加尔湖虽然湖面不大,但是极深、且还在不断延伸,因此蓄水量越来越大。

大家在学校里面读教科书的时候,大家知道公司规模越大,传统经济中间,一定是规模报酬递减,它就会变成一个大笨象,互联网经济当中发现是规模报酬递增,今天这五大科创公司,包括今天中国的阿里、腾讯、腾讯一批独角兽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巨无霸,从市值上讲,像苹果的市值8000亿美金,腾讯和阿里两个加起来就是一个苹果,也是8000亿美金。

这些互联网大公司对于资源、现金的聚合效应,有人提贝加尔湖效应:贝加尔湖只有美国五大湖的1/4,但是聚水量是美国五大湖的10倍,秘密在于深度、裂度,每年都向下成长两到三厘米,虽然成长了一千万年,这意味着每年的聚水效应还在不断增长。

你看看今天这些巨无霸,已经成长起来的互联网科创领域的巨无霸,对于现金的聚合,如果没有一个非势场的力量,外在的力量去干预他,这个过程很难结束。

更通俗地解释,科技巨头之所以能打破传统经济学中规模与报酬的矛盾,是因为中美经济,都在进入存量主导的时代:需求的低增长导致巨头们只能去博弈现有的存量,而巨头已经拥有先发优势,中小公司的门槛越来越高,巨头的话语权自然越来越大。(参见:《存量博弈——“强者恒强”与“漂亮50”的核心逻辑》)

回到“贝加尔湖效应”上来,贝加尔湖的水量已经远远领先其他湖泊,自身还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每年增长两三厘米,增加的水量更加可观。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