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推出了在线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在线教育突破了时空阻隔,实现了资源共享。然而,当前其教学承诺难兑现、退费转课程序复杂等问题,也不容回避。在此背景下,已经站在风口上的在线教育,将往哪儿去?
◆导报记者 初磊 济南报道
近日,一则51talk线上英语外教“东南亚口音重”的消息引爆教育圈儿,在线教育由此颇受关注。
市场规模庞大,资本逐利背景下,应如何对在线教育加以规范?该产业将走向哪里?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在线教育产业发展应跳出内容同质化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深耕细作“个性化”。
“扎心”的体验
“外教一对一,给孩子提供‘沉浸式’英语环境。”这是在线教育平台51Talk青少英语对于学员做出的承诺。如前所述,英语外教“东南亚口音”的体验,让消费者对于师资窦生疑问。
济南市民李先生的儿子今年上5年级,3月份的时候,李先生在为孩子选在线英语课程时犯了难。他透露,当时51talk宣称的“沉浸式”英语环境让人动心,不过一名“业内人士”的及时提醒,让他打消了念头——“我之前在51talk上班,外教其实大部分都不是老师,有很多菲律宾的普通人,他们会英语,稍微培训下就上岗了,少部分老师是很不错,但这部分老师很难预约上。”
8日上午,一名浸身互联网教育行业10多年的人士透露,在线英语课程的师资力量的确鱼龙混杂,“不乏有来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教。”
权衡再三,李先生为孩子选了“提供优质北美外教”的VIPKID,“一对一外教,每节课的费用不到200元,一次性花了不到两万元,也可以选择一些公开课。”
师资的担忧化解了,但李先生随后发现,高昂的课程收费并不意味着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专用软件Airclass不太给力,用iPad登录时效果稍微好,用手机或者电脑,经常卡顿,如果声音不能同步,既延误上课时间,又影响学习效果。”体验过程中的“卡顿”让李先生添了很多烦恼。
而根据VIPKID的退款承诺——“对课程或服务不满意,可在开课(包括主修课和公开课)后30天内,并且上课少于12节,向我们提出‘无条件全额退款’申请”。李先生打消了申请退款的念头。
据悉,“退款难”让价格不低的在线教育备受诟病。若付款时没有提示,购买51talk网站课程后,消费者容易忽略的是“课程服务协议”中的“退款”事项——用户购买课程7日内可以申请退费,除了已经使用的金额都可以退还。第八日至第三十日退款,除了课时费外还要付500元违约金,而超出30天范围不得要求退款。
大批资本入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一份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有望保持15%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21年达2830亿元。
在线教育产业吸引大批资本入场。去年以来,以VIPKID、哒哒英语、51Talk青少英语等为代表的线上品牌英语培训机构迅速占领市场,新东方、学而思等传统线下机构也都纷纷布局。
在线教育疾行,其含金量是否能够取代传统课堂?不可否认,核心素养背景下,“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等颠覆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模式,让老师和家长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
山东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王久伟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在线教育虽然通过一对一视频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但在“吸收内化”环节多由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几乎没有课堂互动、同学交流,距离“翻转课堂”还有一段不近的距离。
“学员遍布32个国家和地区,2万+优质教师。”VIPKID透明在线课堂吸引了“10万+”的付费学员。在王久伟看来,在线教育中如果学生经常更换老师,复习和巩固就会缺乏持续性,尤其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会打折扣,并不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对孩子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其中对于孩子的纵向发展、档案评价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线教育改变了学习知识的传统场景,仅可以是课堂的有益补充,不能完全取代师生深度互动的场景教学。”
据悉,“保分”“提分”“包过”,这是部分在线教育网站对效果作出的保证性承诺,多系在线教育机构的“自吹自擂”,并无第三方机构对其做出公允性的评价,不少机构甚至动用“水军”吹捧课程质量和培训效果,行业亟待规范。
人工智能下的求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4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44亿,较2016年底增加66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4.8%;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为19.2%,较2016年底增加0.4个百分点。其中《报告》提到,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在线教育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教育产品陆续问世,的确已经开始进入和影响在线教育。济南时代智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时代智囊”)去年9月就获得了近5000万元首轮融资,主要用于研发教育信息化产品、扩充团队等。时代智囊在C端就以互联网渠道和口碑传播作为主要传播方式,吸引学生用户注册,并提供部分收费功能。目前其在青岛市已有46个学校投入产品运行,产品销售额近1500个成交单。
自2014年涉足在线教育,并且率先尝试人工智能教育路径的时代智囊董事长王长兄,8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线教育的确需要规范和升级,“大部分在线英语教育平台,希望以在线纯语音的形式解决中国孩子不会说英语的问题,这种方式将传统教学模式搬至线上,其实并不适合所有孩子,一是其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二是无法因材施教,也就无法实现对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精准性、有效性都会打折扣。”
王长兄表示,在线教育不能孤立于现有的教育体系,一定是要与现有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度对接,“技术手段仅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基于AR、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等技术的教育,要为孩子的知识结构、核心素养和学习习惯做出科学的诊断和分析,精准进行查漏补缺,这样其可以为每个孩子定制、推送更适合的学习内容,预留的作业也完全不同。”相比互联网上的在线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场景基本覆盖“教、学、考、评、管”全产业链条。
王长兄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同质化、内容粗糙等已经让一部分在线教育平台倒下,而从“内容”到“教育”,互联网公司能进一步挖掘的增值点很多,比如,解决K12教育环境下知识传递与内化过程中的补偿性等问题,打造教育过程的信息化闭环。教育行业不应局限于授课、培训这一商业模式,激烈竞争下,“互联网+个性化教育”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