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共享充电宝 烟雾背后的真正市场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21:15:5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伴随共享概念的狂热,共享充电宝在质疑与炒作声中努力吸引眼球。如今,街电和来电因专利问题的口水仗更是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热度添油加醋。在一路被看衰的舆论环境中,共享充电宝还是在加快扩展,但也难逃或因安全

伴随共享概念的狂热,共享充电宝在质疑与炒作声中努力吸引眼球。如今,街电和来电因专利问题的口水仗更是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热度添油加醋。在一路被看衰的舆论环境中,共享充电宝还是在加快扩展,但也难逃或因安全隐患被商场撤掉、或因体验感差大打折扣等尴尬。

推广受困安全问题

不同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走红有点慢热,而就算在资本开始催熟后,企业的发展也充满坎坷,尤其是在入驻商场时,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8月6日,

根据街电8月6日在支付宝端口的信息显示,街电在北京爱琴海购物公园有4处充电点。但

与街电被撤离的处境不同,同样入驻北京爱琴海购物公园的来电,则因体验感不佳招来用户的吐槽。在记者调查过程中,一位正在尝试租用来电充电宝的消费者,在经过长时间选择后最终放弃。他表示,不打算租用的原因在于自己并未出门携带充电线,但也不愿意多花10元额外购买来电的充电线。而在另一处来电体验点,当一位消费者想归还充电宝时,却发现商铺中的来电小型机柜处于关闭状态。对此该店铺的店员表示,充电宝机器经常出现因信号不稳定导致充电宝无法正常借出的情况,因此店铺关闭了机柜。

对此,来电CMO任牧称,即使出现系统不联网等特殊情况,也不会影响消费者归还充电宝,系统会在日志中记录每个充电宝的归还时间,系统连接网络后,会自动上传相应日志中的数据,以用户实际归还充电宝的时间为准进行计费。

品牌认知难养成

至少在一个月以前,街电和来电已经入驻了北京爱琴海购物公园,但商场的工作人员对两者的入驻表示陌生。北京爱琴海购物公园的工作人员对

由于多数共享充电宝直接入驻店铺,商场内的公共区域并不见共享充电宝的身影,消费者在产生充电需求时,多数会选择就近的充电宝,并不会在意充电宝的品牌。一位不愿具名的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经营者称,极少用户会形成品牌认知,当同一场景出现多品牌共存时,消费者会挑选品牌,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即使有品牌认知,也会在出现充电需求时选择任何一个可以提供服务的品牌。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设备的密度直接影响着消费者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可能性。

在街电CEO原源看来,共享充电宝是双线作战的B2B2C模式,既要面对商家,也要面对消费者。在该模式中,如果共享充电宝的点位不够密集,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考验着竞争者的铺货速度和渠道能力。任牧也进一步解释称,考量共享充电宝的点位覆盖密度时,还需衡量点位设置的科学性,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的使用会放到相应的场景中,因此在人流密集的大场景以及人流动线的关键节点上进行铺设,就成为关键性因素之一,而这背后考验着企业对大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场景化的把握。

燥热的共享充电市场

共享充电宝在经受消费者认可考验的同时,同样还要应对来自“友商”的挑衅。街电和来电因专利互相控诉由来已久,双方高层更是进行了多轮隔空喊话。今年3月,来电起诉街电专利侵权;时隔4个月后,街电也提起了对来电的知识产权诉讼。而在今年8月,街电与来电均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双方专利无效。

不管这场专利争夺战最终谁胜谁负,但至少给冷淡的市场增加了些许火花。在业内人士看来,专利竞争的背后是对用户量的争取和对市场领导地位的把持,通过诉讼手段炒热共享充电项目获取更多的资本关注,在这一点上,诉讼双方有着不言而喻的默契。

任牧对

谁在编织想象空间

在共享经济持续火热的背景下,共享充电宝行业已转入了由资本驱动向资源和渠道驱动的竞争,各企业加快市场铺设和渠道资源整合速度,为抢占市场和各自用户体验的建设抢占先机。原源进一步解释称,当前共享充电宝行业正在比拼为消费者提供靠谱的产品,为商户提供免维护、自运营的产品能力,以及快速覆盖市场的供应链能力。

尽管共享充电宝行业成为资本的新关注点,但同样难逃难盈利的困境。在原源看来,共享充电宝投入低、成本回收快,在特定的环境中又是刚需和高频品,在资本青睐有加之时,仍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当前尚未触及天花板。目前,租赁费用、押金、广告收入、周边产品售卖是共享充电宝市场盈利的主要模式。据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