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王丽娟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服务为本、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属地管理、多方共治”的基本原则,从实施鼓励发展政策、规范运营服务行为、保障用户资金和网络信息安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共享单车管理的相关具体措施。
规范共享单车市场秩序需多方共治
近年来,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迅速,化解了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但与此同时,伴随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停车不规范、交通安全问题突出、押金的使用备受争议等。
此次《意见》是政府首次推出的针对共享单车的管理政策,曾在今年5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社会各界反馈意见780件。《意见》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充分吸纳,还组织开展了合法性审查和政策评估。
与网约车相关管理条例发布时不同,严格的进入准则曾引起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一片叫苦声,《意见》的发布受到了摩拜单车、of o小黄车等共享单车企业的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表明了政府鼓励发展的态度,奠定了整体以鼓励为主的基调。这些都对共享单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特别是《意见》体现出两个思路,他认为,非常重要,一是体现了政府、协会、企业和个人多方共治的原则和思路;二是体现了当前政府简政放权的发展思路。
详细来看,在多方共治方面,他认为,现在社会治理强调多方共治。首先是政府的责任,要提供更好的促进条件、骑行条件和停放条件,同时做好秩序的监管责任。当然,做好秩序的维护也是企业的责任,毕竟这是一种经营行为。但现在出现的很多负面现象都是由个人行为导致,所以也要强调个人的文明。最后就是协会的作用,要在加强行业自律、加快建立标准等方面发挥优势。
简政放权方面,他认为,简政放权的发展思路就是弱化事前审批、市场准入,强调事中事后监管。可以看到,《意见》并没有过多地强调市场准入,对车辆的标准和互联网平台规模都没有提出要求,而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目标进行的规范措施。
“政策的整体基调就是鼓励规范,并没有过多地限制。比如,在车辆饱和的地方共享单车企业应该有责任及时清理、搬走车辆,以保障更好的秩序,保障公共空间不被侵占。对那些不能提供服务的自行车也不能一直放在路上,破坏公共环境,要及时收回维修。这些是政府的要求也是政府重点监管的方向,企业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程世东表示。
创造良好骑行条件要靠政府发力
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中,各种不文明行为被社会各界广为诟病,共享单车甚至被称为“国民照妖镜”。程世东认为,共享单车是纯绿色的出行方式,而且对于解决交通拥堵和空气质量问题有很好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老百姓(603883,股吧)的认可,但是出现的问题也确实不少。
在他看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政府。政府的职责除了秩序的监管以外,还要在管理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这一点在政府管理层达成了共识。此次《意见》就提出,城市人民政府是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自主权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
除了确定责任主体外,《意见》还提出要规范运营服务行为,列举了“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标准化建设、规范企业运营服务、加强停放管理和监督执法、引导用户安全文明用车、加强信用管理”等五项措施。不仅对企业的运营进行了规范,对用户也提出了要求。
程世东认为,此《意见》为问题导向型,就是要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押金的安全和信息安全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那么,在这些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在哪些方面?程世东表示,首先,提供良好的骑行条件是非常重要同时又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提供良好的骑行条件要保障路权,但是保障路权不是划条线就可以实现,现在很多自行车道被机动车道取代,只有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位才能真正保障路权。
其次,是停车点的设置。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不仅是在地铁站附近设置停车空间,办公楼、商场和小区都应该建立良好的充足的停放点。这一点光靠政府的号召很难解决问题,还需要政府通过各种途径,与各个单位配合共同解决。
最后,程世东认为,其实最大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将政策措施落实。他认为,制定文件并不难,这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按照政策设计的方向、思路和要求,实实在在落实到位才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