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的厮杀愈演愈烈时,共享单车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今年以来,国内共享单车品牌在海外之路上步履匆匆、征战各国,殊不知,华章璀璨的背后却暗含着水土不服的危难。
海外征程
尽管摩拜与ofo在国内市场上尚未决出胜负,但双方已不期而同地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将战场扩大到了海外。
8月1日,摩拜进入英国的第三座城市——伦敦。截至目前,摩拜单车已进入英国曼彻斯特、意大利佛罗伦萨、日本福冈等5个海外国家的8个城市。目前,摩拜在全球已覆盖了超过150个城市,预计年底将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0个城市。
同日,摩拜最大的竞争对手ofo正式进入泰国市场,首批投放约为6000辆。仅仅两天过后,ofo再次宣布进入马来西亚,首批共享单车将在马六甲投放500辆,预计8月底该数字将达到2000辆。这是继新加坡、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泰国之后,小黄车“骑”入的第6个海外国家。
ofo此前曾立下“军令状”:到今年年底,小黄车将进入20个国家。目前,2017年早已过半,而海外征程的进度条刚刚拉过30%。若按照计划,ofo在未来5个月内,不得不再次加速,布局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摩拜和ofo都将海外市场落脚在了人口流动性较大、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及城市,其首站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新加坡。
对此,摩拜的理由颇为充分。一方面,新加坡经济发达、政策稳定、法规透明、尊重知识产权、基础设施健全。另一方面,新加坡也是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有着巨大吸引力。而摩拜没有提到的是,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曾参与了摩拜D轮后的新融资。
据2017年上半年的《中国出境游报告》显示,最受中国游客喜爱的海外目的地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泰国、日本、新加坡,而这三个国家都是共享单车品牌加码的海外市场。除此之外,其落子的马来西亚、意大利、英国等也都是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佛罗伦萨、伦敦、马六甲等更是其中尤为热门的旅游城市。
不难看出,游客群体已经成为共享单车海外市场的重要潜在用户。
水土不服
当共享单车充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时,这就意味着政府将逐步介入监管。尤其是对于公共空间更为敏感的海外国家。
日前,新加坡政府决定出台政策,强制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包括扣押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收取保管费用等措施。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政府8月1日发布公告说,共享单车运营商投放的车辆占用了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因此将清理市内占用公共空间的共享单车。
不仅如此,各个国家的骑行规则也都不尽相同。
在英国,单车需要加装反光条、车灯;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按照当地规定骑自行车需要戴头盔;在德国,不仅有专职的自行车警察,还有专业的自行车交通规则及驾照考试,用户违规会遭处罚;在美国,每个州都有各自的自行车法,例如自行车的前灯要求能照亮道路在300英尺处可以看见、自行车的红色后反光灯必须在500英尺处在汽车灯的照耀下可以看见、骑自行车不戴头盔上路视为违法等等,这些都是共享单车企业在海外市场上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共享单车企业在进驻之前需要做足准备,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小蓝单车就是一个例子。
作为国内率先“出海”的共享单车品牌,小蓝单车在1月25日宣布进入美国旧金山,投放当天即被质疑占用公共空间。2个月后,旧金山政府出台法案规定,经营无桩停放的共享单车是非法行为,并以单车乱停、影响市容为由,将小蓝单车从所租用的停车场中全部移除。
《福布斯》曾对此评论道:“这种不戴头盔,随时随地跳上一台单车,穿梭在人群中,用过后随意停放的现象,在中国已经司空见惯,但是美国的立法者们却对此非常不满。”
除了“水土不服”之外,如何与本土品牌较量也是国内共享单车出海的一大困扰。
今年1月本土品牌oBike在新加坡上线,在试运营阶段oBike就已投放上万辆。5月底,LimeBike宣称成为北美第一个获得官方合作的无桩式共享单车品牌。截至7月11日,LimeBike已进入4个美国城市。
资本道路上从来不缺勇士,即使面对前有小蓝单车败走美国、后有本土“天敌”虎视眈眈的紧张局面,ofo依然决定加码美国。
在LimeBike联合创始人Toby Sun看来,中国共享单车落地美国之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他表示:“美国城市官方对单车投放更为保守。美国需要先协商,再投放,因此对于共享单车运营商资质和运营能力的考察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在国内频繁发生的恶性偷盗、丢弃、损坏共享单车的事件,在国外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