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的内容产品若没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在不同地域、国家会更容易受用户欢迎。另外,出海企业可以提供产品、技术、资金,由当地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带有当地文化属性的产品和服务。
本报记者 范媛
马云称“用好互联网技术者得天下”;APUS创始人李涛判断,2017年-2019年,尤其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商业模式进入内容运营模式阶段;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则说,“中国的互联网人口无法跟全球人口竞争,出海是必然的。”
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和手机网民规模分别达7.31亿和6.95亿,网民增速逐渐放缓,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从国内市场来看,互联网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时代开始终结。互联网出海的下半场已经开始,内容服务类产品的机会来了。
“2017-2019年进入内容运营模式阶段”
近20年的互联网运营管理经验,创业三年成功斩获10亿全球用户的李涛判断,互联网的核心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从流量入口模式到内容运营模式,再到商业经营模式。
“2017-2019年在新兴市场国家,尤其2017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商业模式进入内容运营模式阶段。”李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独家专访时说。
虽然此前百度CEO李彦宏提出互联网出海的下一个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但他的这一观点并未在行业内站得住脚。美国营销大师、定位理论卓越传承人劳拉·里斯对此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大量全球性的企业在拓展人工智能业务。但目前尚没有一个成就显著的企业能够主导人工智能领域,因为一个企业只能主导人工智能领域的某一方面。
再回看中国市场,确实有不少做新闻、做视频、做游戏甚至做音乐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探讨到海外去。但在李涛看来,中国超过90%以上的互联网企业仍然在发展国内市场,没有多少企业谈出海的事情,互联网下半场才刚要开始。
而放眼全球,内容运营大势早已到来。Facebook收购的Inst agr am日益成为年轻人不可或缺的APP,并且其在Whatsapp等产品中加入St ory的特性也有效促进用户增长。谷歌、苹果、Facebook、Youtube等巨头:控制了应用、广告和内容分发渠道,同时自己也为用户提供平台型服务,如搜索、社交。
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无疑都为互联网企业出海的下半场大戏埋下伏笔,也预示着内容服务的机会来了。
纯粹做内容型产品很难
“一个中国企业跑到美国去做新闻、到印度去做游戏或者到俄罗斯去做电商能做得成功,这基本上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李涛说。
因为存在本土化差异,谁能比本土企业更了解本土用户呢?在李涛看来,由于本土化内容属性太强,出海仅做内容产品的话,中国企业并不占优势。内容出海面临文化壁垒,这就要求互联网企业在不同国家地区发展时也要注重差异化布局,注意文化融合的问题。而业务拓展形式也要因地制宜,需要找到能够适应并且融入当地文化的资源。
APUS目前产品已遍布全球200余个国家。李涛总结APUS经验,建议互联网产品全球化应秉承两个重要的文化融合策略:第一,出海的内容产品若没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在不同地域、国家会更容易受用户欢迎;第二,出海企业可以提供产品、技术、资金,由当地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带有当地文化属性的产品和服务。
如何做好内容服务型产品
从现实中看,纯粹的内容出海产品总会遇到各种水土不服的情况,但从战术上走内容服务型产品之路显然是可行的。用户体验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竞争的制胜法宝,谁在用户体验方面赢得人心,谁就能取得竞争优势。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以工具起家的巨头,出海布局内容时,多选择投资、合作或并购的方式。
去年,打出国际化战略的今日头条,投资了印度当地资讯应用Dail yhunt。Dail yhunt每天发布35000条内容,其中包括新闻、电子书、杂志、漫画和视频等内容服务。与此同时,Uber二季度开始大规模在南美扩张市场时,APUS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用户进行完整画像以判断是否是Uber的用户,从而通过搜索、浏览器、APUS Know、APUS Discover y等功能将Uber服务精准地推荐给用户,此举为Uber和APUS带来了品牌双赢。
可以说,互联网出海打法不一,若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了解,本土化的市场“痛点”很难摸到。因此,做内容服务型产品转型,在出海大局中乘风破浪,可谓是破局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