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 (记者 冯秀英)7月23日,记者从中关村(000931,股吧)科学城智能制造创新周启动活动上获悉,开街一年来,中关村智造大街注册企业88家,入驻率超过95%,整体入驻企业及项目共计368个,入驻企业均把智能制造研发、销售业务放在智造大街上,充分体现了智造大街聚焦在智能制造产业链前端和产业价值链顶端的目的。
中关村智造大街是中关村大街的延伸,是中关村科学城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支点。2017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三大科学城,被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海淀区正举全区之力,按照《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建设中关村科学城,规划面积为174平方公里,并拓展到海淀全域及位于昌平与海淀交界地区的生命科学园。
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定位于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城,成为“三城一区”领头羊。
中关村科学城以中关村大街为核心轴,在疏解腾退后空间升级改造中,成为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关村智造大街是中关村科学城主轴——中关村大街的延伸,从产业定位角度是中关村科学城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支点。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关村智造大街也正充分体现中关村科学城聚焦原始创新的使命。通过吸引智能制造上下游企业及服务的全链条集聚,智造大街进一步推动了中关村科学城智能制造价值链的形成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关村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策源地。
“我们现在做智能硬件产品遇到的最大困难,其实不是技术、融资等基础性的难题,而是硬件产品实验阶段的多次重复改进,智造大街给了我们最方便的条件”,智联博众工程师张工这样说道。其实在中关村智造大街,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随着大街“北斗七星产业生态服务链条”功能的不断完善,智能制造企业获得的便利服务更加周到,之前企业为了一个产品测试跑到深圳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关村智造大街快制中心实验室一年的服务量就达到了3000余次,日均完成智能硬件试验10余次,这也让快制中心成了大街最繁忙的单位之一。今年,快制中心实验室被认定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第十二家专业实验室,成为具备“国家队”工作水准和监测水平的一流实验室。
据介绍,随着中关村智造大街街区功能逐渐完善,任何一个智能制造领域的创业项目,都能在这儿“一站式”获取所需的资源:敏捷制造、工业设计、技术方案研发、检测认证、小批量试制、协同服务、营销推广等环节的各个代表性机构等等,智造大街完整的硬创产业生态系统为中关村科学城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完整的产品试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