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英寸屏幕看起来足够大,并且它有QVGA(240×320像素)分辨率,可以提供优秀的图片观感。”
这话看起来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纪的广告语? 但其实它就出自10年前,我们在评测诺基亚N95的时候,那年头,这几乎是最好的手机了。
2007年手机屏幕的平均尺寸是2.3英寸,像素密度(PPI)则是171。相比现在,十年的数据变化有多惊人? 国外媒体gsmarena挖掘了自己产品库里过去十年最受欢迎的50款手机进行分析。
gsmarena选择2007作为起点,那年,苹果发布了iPhone,彻底改变了智能手机行业。触摸屏很快接管了移动世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也随之快速增长。2010年发生了几个关键事件加快了这个进程:苹果推出具备Retian视网膜屏幕的iPhone 4(960x640像素),而三星则推出了Galaxy S手机,具备WVGA分辨率、也就是800×480像素。
第二年,三星发布了Galaxy Note手机,一个5.3英寸“巨屏”手机,此时3.5英寸的iPhone屏幕已经低于平均水平,但Note却获得了更多的嘲笑与质疑比。2015年Android旗舰们带着屏幕尺寸和像素密度不断激增。平均尺寸已经到了5.2英寸。到了2016年,中档手机的屏幕质量也赶上来了,高分辨率屏幕不再是旗舰机的专利。
但这两年的屏幕尺寸增长速度慢下来了,平均数已经变成每年增长0.1英寸,到了2017年,大屏手机似乎摸到了天花板,另一种新技术来了——全面屏。三星S8是其中最知名的,但其实最先使用这种屏幕的是LG G6(LG手机已经放弃国内市场所以国内用户并没注意它),据说iPhone 8的一大卖点也是全面屏幕。
以下这个曲线图表现了这十年的屏幕参数变化,可以看到,屏幕尺寸已经趋于平稳、但屏幕上的像素在迅猛增加,另外像素密度增长也缓慢了,手机的屏幕仍会变化,但也许将进入第二个阶段,不再是单纯的增加尺寸和像素点。(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