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WWDC 意外地迎来 iMac 的更新,而且还是三款机型。iMac 自上一次更新已经是 2015 年的事儿了。虽然从外观看不出 iMac
有多大的更新,但从性能来说,苹果带来的更新就不是一点点了。这次更新的 iMac 机型包括 21.5 英寸非 Retina 显示屏的机型、21.5 英寸
Retina 4K 显示屏的机型,以及 27 英寸 Retina 5K 显示屏的机型。我们将对 4K 的 21.5 英寸机型和 5K 的 27
英寸机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深入体验。
自
2012 年 iMac 的薄边框惊艳登场之后,这个设计就被沿用到现在。然而,因为苹果秉承简约线条的设计理念,这样的外观放在今天仍能让人眼前一亮。新 iMac
的边缘厚度仅 5 毫米,当然,苹果聪明地将大部分零部件放到了机身的中间。尽管如此,iMac 从侧面看的弧度还是很美观。
对于外观唯一要吐槽的依然是不能调节的屏幕高度。我们可以调节屏幕的角度,但是那么美观的铝制底座不能调节高度,真是可惜了。随着现在站立办公的流行,如果 iMac 自带调节高度的功能,将会更受办公室的欢迎吧。
Mac 中的最佳显示屏
2017 款 iMac 的更新中,显示屏同样得到了重要的更新,至少屏幕追求“绚丽显示屏”的决心从未动摇。这一次更新,21.5 英寸 iMac 和 27 英寸 iMac 均配备 Retina 显示屏,前者是 4K 分辨率而后者是 5K 分辨率,但两块屏幕默认都是比一般 sRGB 更广的 P3 色域,可呈现比常见色域更丰富的色彩。
21.5 英寸款 iMac 的 Retina 4K 屏幕规格如下:
- 21.5 英寸 (对角线) Retina 4K 显示屏
- 分辨率为 4096 x 2304 像素(940 万像素),支持十亿色彩
- 500 尼特亮度
- 广色域 (P3)
27 英寸款 iMac 的 Retina 5K 屏幕规格如下:
- 27 英寸 (对角线) Retina 5K 显示屏
- 分辨率为 5120 x 2880 像素(1470 万像素),支持十亿色彩
- 500 尼特亮度
- 广色域 (P3)
27 英寸款 iMac 最突出的自然是 5K 的分辨率,像素数量比 4K 机型的显示屏高出 67%。单单这方面就足以让其显示效果令人难以置信的清晰,确实在浏览网页或文章时,文字更加锐利和清晰,包括高分辨率的图片亦是如此,因为像素密度足够高,总像素达到 1470 万之多,肉眼已经难以分辨出单个像素了。即便再凑近细看,也几乎看不到像素点,这对于用 iMac 修图做设计的用户来说是一大优势。
如下图可以看到,同样是 6 个任务(视频、网页、文件夹、校准工具、系统设置和视频编辑工具),5K iMac 完全释放空间的情况下绰绰有余,这对于视频或图片这类素材的专业编辑者来说应该是好事,可预留更充裕的空间查看素材或剪辑工具。
下面是一组屏射,包括色彩和细节都很到位的还原了出来,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红就是红,或许屏射拍不出来,效果大家自己看图吧:
这两款 iMac 的黑电平表现都极为出色,根据苹果介绍,在其中他们为屏幕加入了一种独特的光定向工艺和光学补偿膜,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屏幕呈现的黑色都更深邃,色彩也更逼真。
iMac 4K 亮度、对比度:
iMac 5K 亮度、对比度:
至于对比度,上面的也显示了 iMac 4K 在亮度最高时,可以达到 980:1 左右的对比度。而 iMac 5K 则达到了 1050:1 左右。对于一款桌面液晶显示器而言,这个对比度已经相当不错,堪比很多高端显示器。
在颜色精确度上,两款新 iMac 的表现同样令人难以置信。说实话,既然苹果承诺出厂前使用的三种先进的光谱仪进行测试并精确校准。色彩精准性或精确性完全不用质疑,可直接上手即用,而我们民用级设备测出来的表现也体现了这一点。
iMac 4K 色彩精确度如下图,跑完 48 色的测试之后,Delta E 平均数值仅 0.78:
简单来说,常规或普通显示器,Delta E 数值只要在 10 以内的屏幕已经可以算得上合格水平了,但肉眼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色偏差异。正常在 5 以内可察觉性较低,而优秀的要求最大数值在 3 以下,此时绝大部分人肉眼已经难以细致察觉出色偏,而数值能够小于 1 的则是非常精确、相当完美的色彩水平。作为比较,一般的专业显示器,基本能够将 Delta E 数值控制在 5 以内,而两款 iMac 的数值都在 1 以内,绝对超专业水准。
接着看色调响应和灰阶,iMac 4K 在 100% 亮度时,gamma 光度为 2.3,与标准的 2.2 gamma 曲线几乎完全重合,仅偏差 0.1,输出不同亮度完全不会感到偏差,也说明从黑到灰再到全白十段灰阶中,色彩随亮度输出表现几乎平衡。但色温变化有点大,不同亮度的灰阶色温浮动有点大,从最低的 7740k 可跳到最高 7850k 左右。也就是说,本身观感上稍微偏冷的情况下,100% 亮度下显示越亮的图片这种感觉越明显。
总之,iMac 5K 和 iMac 4K 算的上十分专业的显示器了,至少在未进行任何校色的情况下,色彩精确度在行业绝对顶尖的水平,这也符合苹果对消费者的承诺。因此,对于专业用户如摄影师、4K 视频剪辑师、3D 动画师这类视觉设计工来说,无论是 iMac 5K 还是 4K,显示器均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购入即用,免色彩管理。而对于一般用户,这两款 iMac 绝对足以满足大多数人的 4K 视频盛宴,因为在桌面一体电脑上,新 iMac 提供了最顶峰的显示性能。
CPU 与图形处理器的升级
新款 iMac 均升级到了第七代 Intel Core i5 和 i7 处理器,处理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非 Retina 屏幕的 21.5 英寸 iMac 采用双核 Core i5 处理器,Turbo Boost 可以从 2.3GHz 提升到 3.6GHz。Retina 的 21.5 英寸机型搭载四核的 Core i5 或 Core i7,Turbo Boost 之后最高可达 4.2GHz。Retina 5K 27 英寸的机型 Turbo Boost 最高可提升到 4.5GHz。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以 27 英寸 5K iMac 为例,新的图形处理器使得视频编辑性能提升达上一代的 1.4 倍,游戏性能是上一代的 1.5 倍,3D 图形性能是上一代的 1.4 倍。
我们通过 AJA System Test 来测试这台 27 英寸 iMac 的硬盘读写速度如何。将分辨率调到最大 5K RED,测试文件大小设置为 4GB,其他设置默认。
测出 27 英寸 iMac 的写入速度为 365 MB/Sec,读取速度为 403 MB/Sec。
工作时
日常工作中直接要面对的就是 iMac 这块调校具佳的屏幕,由于苹果对新款 iMac 的 Retina 屏幕进行了亮度和色彩度的升级。新款 4K 和 5K iMac 显示屏的亮度都达到了 500 尼特。相比上一代 iMac 亮度提升了 43%。另外新 iMac 的色彩高达十亿,支持 P3 广色域,从标准的白色 LED 转变为更加先进的红绿荧光粉 LED,使得色彩更逼真。
使用 Photoshop 进行图片处理的时候,无论是多图层多分组的大尺寸 PDF 文件,还是上百帧的 GIF 表情包导出,都如某品牌巧克力广告中所述如同众享丝滑一般的流畅,很少出现反映滞后和卡顿的现象。当然,目前新款 iMac 出厂默认系统还是 macOS Sierra 10.12.5,待下半年更新到 macOS High Sierra 后系统流畅度能否有现在的表现暂且就不得而知了,但笔者还是较为期待届时新版 Safari 的表现。
虽说我们都知道 Mac 电脑的主要定位从来都不是游戏,但毕竟 iMac 不同于 Mac Pro,并不是完全的专业定位,再加上 macOS 平台上的游戏阵容虽不能说多但也肯定不少了,所以使用 iMac 玩玩游戏,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而且,2017 款 iMac 无论是 21.5 英寸版还是 27 英寸版,在配置尤其是显卡上都有了不小的升级。所以,今年的 iMac 的游戏性能,其实还是值得我们去看一看的。正如之前所说,这次参加测试的 iMac 是 21.5 英寸版和 27 英寸版各一台,分别是 21.5 英寸版顶级选择,拥有 3.4GHz 第七代英特尔 Core i5 处理器、8GB 2400MHz 内存、4GB 显存 Radeon Pro 560 显卡,以及 27 英寸版入门选择,拥有 3.4GHz 第七代英特尔 Core i5 处理器、8GB 2400MHz 内存和 4GB 显存的 Radeon Pro 570 显卡。
对比 2015 年款,2017 款 iMac 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采用新的架构之后,Radeon Pro 500 系列的显卡进入了桌面级的范畴。单拿 21.5 英寸的版本来说,2017 款顶配的 Radeon Pro 560 显卡就比上一代的核显 Iris Pro Graphics 6200 不知道要高哪去了。同样的,27 英寸版光说入门选择,Radeon Pro 570 也明显优于上一代的移动级显卡 R9 M380(显存 2GB)。所以这一次的游戏评测应该是很有看头的。
那么这两台 iMac 的对比呢?尽管 27 英寸版所用的并不是顶配的 Radeon Pro 580,但从硬指标的对比来看,Radeon Pro 570 的性能仍旧比 Radeon Pro 560 的高出一大截,至少光从浮点运算能力来看,3.6 TFLOPS 的前者要比 1.9 TFLOPS 的后者多近一倍。因此,正好我们也能够看到 21.5 英寸版 iMac 的顶配和 27 英寸版 iMac 的入门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那么,接下来就开始游戏评测吧。本来计划中有一款《武装突袭 3》作为一个 CPU 和 GPU 并重的测试,无奈本作对 macOS 的兼容性并不好,只能作罢。
然而 21.5 英寸版的表现有些让人意外,同样的情况下其帧数只能维持在平均 35 帧,到团战的时候直接跌到 25 帧。至少就玩《Dota 2》而言,看来这个机型不算是好的选择。不过还是那句话,适当关闭一些特效,流畅度还是有些保证的。
最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评测全都是在 2560×1440 的分辨率下进行的,这也是绝大多数游戏在新版 iMac 上使用的默认设置。尽管 iMac 以 4K 和 5K 分辨率作为卖点,但并不意味着它们适合 4K 或 5K 游戏。《Dota 2》在使用 4K 以上分辨率后帧数跌至 30 帧 —— 这还是因为它优化好。《群星》在开启 4K 以上分辨率后帧数直接掉到 17 帧左右,游戏体验变得很差。
这个事实其实不会令人感到惊讶,因为即使是到了今天,像新 Titan 这么强的卡皇,单卡仍然疲于应付 4K 分辨率。27 英寸 iMac 的 Radeon Pro 570 性能比 Nvidia 的 GTX 1060 只稍强一点,自然我们就不能奢望它的 4K 甚至 5K 体验了。
不过这个例子至少可以说明,只要游戏有相应的优化,27 英寸版 iMac 在 5K 分辨率下还是能有一个基本的流畅度的,如果是顶配版体验肯定会更好。不过,毕竟 5K 游戏实在是一个困难的课题,要找到合适的游戏只能说看缘分。
另外再来说说载入时间和发热量。因为采用了 Fusion Drive 硬盘和高速内存,游戏的载入体验都让人满意,玩家不会等待太久。5 秒左右的载入时间并不过分。至于发热这块,iMac 的控制很不错,至少在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后盖上都只是微暖,并没有让人难受的热度。
总的来说,27 英寸 iMac 入门款的游戏性能要高于预期。不仅仅是 1080p 分辨率,它能够以让人满意的流畅帧数应对 2560×1440 分辨率的主流游戏,甚至高配大作,这点就相当不错了。虽然 4K 以上的游戏体验总体来说并不好,但事实上 2560×1440 的分辨率配合 iMac 优秀的屏幕表现,整体的视觉效果已经相当出彩了。更何况,其实 4K 或 5K 时的游戏界面和文字过小,反而不如 2560×1440 时恰到好处。
至于 21.5 英寸版 iMac,因为它的 Radeon Pro 560 和 Radeon Pro 570 相比差距较大,即使是顶配版也不能在游戏体验上和 27 英寸款的入门版相提并论。如果想要用它来玩游戏,避开配置过高的大作和适当的降低特效就是必要的了。
专业 App 的使用体验
在标配的 2017 版 iMac 上试用了 Final Cut Pro X 和 Adobe Audition 两个软件,一个是 Mac 端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来自苹果本家,另一个则是 Adobe 在收购 Cool Editor Pro 之后推出的多功能音频处理软件,相信很多做视频音频的朋友对它们都不陌生。
笔者先体验的是 2017 版 iMac 用 Final Cut Pro X 进行视频剪辑、合并、特效以及渲染等一系列工作。这款软件从发售后的反响就是非常吃硬件,至少在老版(2015)iMac 上确实如此,不过更新升级到 Final Cut Pro X 后,从软件层面上解决了太吃硬件的问题,现在主要的要求是针对 CPU 和显卡。
最新版本 Final Cut Pro X 包含进行后期制作所需的一切功能,导入并组织媒体、编辑、添加效果、改善音效、颜色分级以及交付,所有操作都可以在该应用程序中完成。
得益于 Radeon Pro 500 系列图形处理器和大容量独立显存,27 英寸 Retina 5K 屏 iMac 和 21.5 英寸 Retina 4K 屏 iMac 运行 Final Cut Pro X 过程都非常流畅,在此过程中,笔者还保持着 Photoshop、Lightroom 等好几款软件的后台运行,为的就是测试 2017 款 iMac 固态硬盘的性能,事实证明它们很好地经受住了考验。当然,酷睿 i7/i5 处理器 Turbo Boost 技术加持也不可忽视。
大家不要忘记了,这还是 VR 视频首次在 iMac 系的亮相,在 macOS High Sierra 10.13 下,我们将有机会在专业软件中直接编辑 360 度视频,还可以创建精彩的 3D VR 内容,可是说是苹果首个迈入 VR 编辑时代的工作站(官方推荐使用配备 Radeon Pro 580 图形处理器的 27 英寸 iMac 进行 3D VR 内容创作),可惜条件所限暂时还没能实验全景视频和 VR 视频,有机会的话等到 macOS High Sierra 正式推送,并且软件也有了相应的更新优化之后,我们再来试一试这把炫酷。
接下来是 Adobe Audition CC 2017,Adobe Audition 这款软件就是原本的 Cool Edit Pro 被 Adobe 全方位加强后推出的版本,是非常强大的音频软件,有多音轨、波形和光谱显示等丰富的工具集,可以对音频内容进行混音、编辑和创建,无论是音频修整还是制作精美混音它都能胜任。
最后笔者还试了一下 Mac 端的字幕软件 AcrTime Pro 和 Aegisub,前者测试视频压制的速度和成品画质,后者主要用来制作带特效的 ASS 的。
Aeg 的视频载入速度向来是出了名的慢,这里载入的是 1.3G 1920x1080p 视频,用时不到 10 秒钟,已经非常可以了。然后载入以前做的 ASS 特效字幕,再配一首正经的歌曲,得到一个相当非主流的实景 MV(大误)。单纯做字幕特效对硬件没有太多要求,Aeg 在高端设备上的表现也很整齐,全程流畅无迟滞。接下来就看字幕压制了。
带特效的 ASS 字幕加高清视频压制对很多字幕组小伙伴的电脑是一项挑战,因为压片的过程本身很吃 CPU,所以我们顺便试试用 2017 款 iMac 进行字幕压制的效果如何。Arctime Pro 采用的 FFmpeg+x264/x265 视频编码方案,本身在画质和编码速度等方面就做得不错,笔者分别尝试了 H.264 和 H.265 压制,输出格式为 1080p MP4,音频为 AAC 编码,用较慢速度解析,成片质量和字幕效果表现令人满意。
其他方面的更新
新 iMac 配备了多个多标准的端口。三款新 iMac 的机身背后都标配两个 Thunderbolt 3 (USB-C)端口,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达 40Gb/s,是上一代端口 Thunderbolt 2 的两倍速度。Thunderbolt 3 视频输出和连接显示屏的带宽是 Thunderbolt 2 的两倍,可以连接两台 4K 显示屏或一台 5K 显示屏。
除此之外,机身背后还配备了四个 USB 3.0 端口,和一个 SD 卡槽,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不需要额外添加转换器。
总结
看完我们的评测,有人可能会纠结,新款 iMac 那么强大,那 iMac Pro 不是更强大吗,我需要等 iMac Pro 再入手吗?虽说 iMac
Pro 的性能要比标准 iMac 强大很多,但标准 iMac 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可比性的。而且根据 iFixit 对新开 iMac 的拆解发现,21.5 英寸
iMac 可更换 CPU 和升级内存,这也给新 iMac 增加了优势。 如果你的 iMac 是 2015 年款的,运行 MacOS High Sierra
仍很流畅,倒不需要升级,但是 2017 年的 iMac 对那些还在用着 2015 年以前的机型的用户来说是一次更新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