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科技讯 近几日以来,腾讯的《王者荣耀》肯定经历了比较难熬的日子。从“不堪父亲责骂 尖子生从四楼一跃而下”这类的标题频繁出现在网络媒体上的时候,可能就注定了《王者荣耀》的现状,几乎处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尴尬境地。
一些媒体用近乎于“毒品”的帽子扣在了《王者荣耀》上,认为腾讯作为《王者荣耀》的运营商,在监管方面不称职,在运营方面更是没有节制,吸金无数的同时也毁了几乎全国所有的小学生。
对此,腾讯一方面立马采取了更加严厉的“防沉迷”措施,一方面也针对前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什么辩解,就这么担了下来,而近乎于软弱的姿态并没有让一些媒体偃旗息鼓,而是颇有些“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趋势,或可能是腾讯始料不及的。腾讯此时的心态估计也是: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
事情的导火索正是几起“小学生”沉迷游戏导致的社会事件可能过于典型,以致社会大众对《王者荣耀》开始口诛笔伐。因为,社会舆论往往会向着“弱势群体”发声,但未免过于片面。
基于跳楼的那位小学生以及其家长,我想说:自己家的孩子,为何会因为不让玩游戏而跳楼?为何在前期不对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教育了没沟通好就不再管了?放任之?是否救命钱花了就全要赖游戏运营商?都是他们在贩卖“精神鸦片”?
是否,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对于此类事件所承担的责任要比作为游戏运营商的腾讯来说,更为重要呢?起码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
确实,对于目前一些所谓“小学生”在游戏上的花费确实比较容易,也比较方便,这是腾讯作为运营商来说有些“不负社会责任”,但是否家长作为监护人更加的不负责任呢?
为什么父亲在重病继续用钱的时候,孩子会花掉救命钱?家长在这期间起到了什么作用?当真不知情?首先,我并不会将银行卡里的钱全部交由孩子掌管,即便是孩子可以花费,起码作为家长的我也要有起码的知情权,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手机短信提示”吧!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尤其是叛逆期阶段,家长更要做好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我认为这才是这类事件最应该反映出的问题,但无奈树大招风,作为“大树”《王者荣耀》来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家一致认为该攻击的对象并已经持续被攻击,并且已受到了市值蒸发1000亿元的伤害……
诚然,腾讯在此前“最强防沉迷”出台之前,对于防沉迷系统是做的不够,而现在再来补救也显得有些为时过晚,但腾讯的应对之策,确实是值得肯定的。虽值得肯定,但这是应该承担的责任,夸奖倒是不必。
此时此刻,《王者荣耀》的最新的防沉迷系统仍旧存在许多漏洞,如利用他人身份进行验证,如不进行实名验证等手段,都可以进行巧妙的另类规避。面对为了玩游戏越来越精明的“小学生”,腾讯后面所要解决的问题仍旧“任重道远”。
我认为,“防沉迷”系统的监管以及规范等问题,不仅仅是腾讯一家的事,更是整个游戏行业的事,更是家长作为监护人监管的事!更是教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