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iPhone 8的消息非常多,包括外观设计、硬件配置和功能等都屡见不鲜。在满屏都是“全面屏”、“玻璃机身”以及“竖排双摄”的文字中,我注意到一个不起眼的字眼——5V/2A快充。对,消息人士指出iPhone 8将配备5V/2A的“快充”。
在大多数安卓手机用户的眼里,还用着5V/1A充电头的iPhone用户显得有点悲哀,没用过快充功能的人怎么能体会到智能手机的乐趣呢?跟苹果的保守不一样,安卓厂商对于新功能的普及往往充满了热情,用户对新功能也是跃跃欲试,这一特点让快充功能在短短几年内便在安卓阵营中普及开来。
随着去年底魅族在魅蓝千元机上开始应用18W快充,安卓手机上快充功能也将很快完成从高到低的全覆盖。纵观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主流机型,快充就像《王者荣耀》一样无孔不入,“机机”必备。为了了解这些快充手机之间表现有多少差距,我们选择10款机型进行了快充测试。那么,究竟谁才是“快充之王”呢?
此次参与横评的10款手机,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热门品牌,并且是各个品牌上半年人气较高的机型,原则上每个品牌最多2款机型。具体如下:华为P10、荣耀9、一加手机5、小米手机6、小米Max 2、努比亚Z17、OPPO R11、魅蓝E2、坚果Pro和HTC U11。机型确定后就可以进入测试环节了。快充的测试方法大家都比较熟悉,从0开始用原装充电器充至100%。每隔10分钟记录下手机的电量,充电过程中,手机开机并维持熄屏状态。测试结果如下:
至于其他手机,和去年底进行的续航横评比,并没有太多的进步,大都集中在80—100分钟的区间内。以一加和OPPO为代表的低压闪充阵营,包括充电速度和充电温度等在内的综合体验都相当出色。而其中的两款千元产品,尤其是魅蓝E2,也有着亮眼的成绩,表现不输其他旗舰产品。
我们都知道,手机在快充过程中会经历由快到慢的过程,仔细看上面的测试结果表格,不难发现多数手机在最后的阶段会慢下来,与最开始的冲刺形成鲜明反差。而且,电池容量的不同,也让充电时长的可比性降低。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出某款手机快充功能的效率呢?其他机型方面,平均充电效率大都维持在37mAh/min左右,HTC U11和荣耀9表现平平。尤其是前者,以27mAh/min的效率排在最后一位,这一点跟旗舰定位实在不符。
总结
一项技术的发展往往象征着一个行业的进步,就像快充比之于手机行业。
快充功能在手机上的快速普及期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当所有厂商都只顾着埋头研究如何拍好一张照片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让人兴奋的东西了。拿今年上半年的旗舰机和去年全年的旗舰机大致比较,会发现90分钟(上下)仍然是标准的充电时长。好在,快充已经开始应用到千元机上,以努比亚Z17为代表的高通QC4+技术也足够优秀。下半年,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