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没有一点点防备,一场关于自行车的战役就这样打响了,谁也不知道,小小自行车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上到80岁下到8岁,甭管懂不懂,都能撰一撰“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几个新词。
融资战的时候信心满满,ofo投资人朱啸虎的口径却一改再改,从坚持“成本低是王道”,预测“90天共享单车的战争就会结束”而至近日与马化腾朋友圈互怼时脱口而出的“数据说明问题,一年后看”,预测频频难兑现,共享单车的战役,看起来不是这么好打的。
如今,出局者有之,硬撑者有之,呼声有之,乱象有之。共享单车轰轰烈烈地进入了下半场的争夺,而随着入局者的增多,显然已不同于上半场黄橙两家之间的战役,朱啸虎再次“代表”巨头发言,“下一步先是清场。”
不知道ofo、摩拜之外的中小玩家有没有因此瑟瑟发抖。下半场的战役,即将打响。
资本,是我们的王牌
资本在互联网创业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关键时刻的“伸一把手”,还是从项目一出生,就把关于钱的基因印刻在血液之中?这不再是一个拼模式、拼方案的时代,来自资本的恶意告诉创业者们:谁有钱,谁就是老大。
共享单车从出生开始,就被灌注了一切以资金实力为基础的铁律。
融资战,是这场战争中率先打响的战役,去年下半年,整整半年的时间共享单车的玩家们都沉迷于发布关于融资进展的通稿。初期最疯狂的时候,三个月内,包括摩拜、ofo、小鸣、优拜在内的四家公司共计获得10轮融资,金额高达数十亿元。这是时代赋予互联网创业者的疯狂,让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等一众大佬直呼生错了时代的疯狂。
进入2017年以来,ofo和摩拜两巨头在融资规模上双双踏上了新的台阶,量级上升到了以“亿美元”为单位,2016年下半年那为人传诵的“三个月、四家、10亿元”的神话显得不值一提。
开年,摩拜以2.15亿美元的融资数额率先登顶,随后3月1日,ofo也迎来了高达4.5亿美元的D轮融资。至此,动辄几十亿元的共享单车游戏,再也不是中小玩家能够轻易跟得上的了。
6月16日,摩拜单车再次宣布完成总额超过6亿美元的E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这轮依然是腾讯领投,引入交银国际、工银国际、Falrallon Capital等重磅投资机构,同时,红杉资本中国基金、TPG、高瓴资本等多家现有股东继续增持。
这一次,ofo又落后了。似乎从进入2017年以来,融资的脚步,ofo总是慢摩拜半拍。而此次摩拜E轮融资之前,有消息传ofo正在以30亿美元的估值寻求新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然而至今仍未见到实锤消息,摩拜再次走在了ofo的前面。
显然,预期的“90天内结束战斗”不仅没有兑现,反而战线越拉越长,朱啸虎也不得不承认资本已经成为能够抹平缺陷的巨大力量:“现在市场上的钱太多了,巨量的资本会踏平很多运营上的低效,可能公司运营效率没那么高,但资本的力量太大了,可以把这些低效弥补掉。”这便是来自资本的“恶意”,有了强大的资金实力,粮草备齐,再大的运营缺陷都能被暂时忽略。
一切问题在钱的面前都不是问题,巨大的资本势力掩盖了各种各样的运营问题,让本该暴露出来的问题得以隐藏,这是创业者的幸事,也暗藏杀机。业内用邪恶形容今天的资本,认为他们在共享单车市场,除了给钱,没有创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