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杰
走进科博会中关村(000931,股吧)创新创业成果展区,120多家企业,50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只是北京科技资源集聚的一个缩影。今年科博会,“三城一区”全新亮相,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渐成规模,青年创新创业热情活力不断迸发,都显现着当下科技创新的最新气象。
“三城一区”引领创新增长极
4号馆怀柔未来科学城展区,一种黑色细丝状材料引来颇多观众。用手轻轻转动转轴,黑色物质便如同抽丝一般,从盘中吐出,随着气流飘动。材料之细密,令人啧啧赞叹。
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新型材料学名叫超顺排纳米管阵列,可直接用于制膜或拉丝,在手机触摸屏、超导细线、超薄扬声器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空间。2013年该项目签约入驻当时的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也就是如今的怀柔科学城,项目建成后将形成35亿元的产值。
紧挨着怀柔科学城展区的,是昌平未来科学城展区,其展出的“掌上科技嘉年华”异常炫酷。近年来,这里集聚的创新要素更为惹眼:140家科研机构、3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57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800多家高新企业……而走进中关村创新创业成果展区和北京亦庄展区,创新成果更是遍地开花。
由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昌平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的“三城一区”,将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增长极。
京津冀协同创新渐具规模
本届科博会上,京津冀协同创新展区也格外引人关注。与智慧北京与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成果展区紧密相邻的便是天津、河北展区。
天津展区的一家参展企业,展位不大,展品也只是其貌不扬的瓶瓶罐罐。不过仔细了解,这家企业来头可不小。展台负责人周玥介绍,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化工产品在北京发展空间很小,于是2014年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在天津成立,她所在的润滑技术研究所,是该院二十多个研究所之一,研发出的产品水基金属加工液,环保、安全、高效,还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据了解,近三年天津共签约引进北京项目3198个,累计吸纳北京技术合同交易额2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全新格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河北产业园也正在主动出击,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载体。河北渤海新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的大机遇,加快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基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
首都青年创新活力迸发“让青春在创新中闪光。”走进首都青年创新创业成果展区,能看到更多年轻的面庞。在北京市青年创新工作站、北京金隅琉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展台的一套工艺模型引人关注,红色蓝色彩灯闪烁,管道料仓有机相连。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条飞灰工业化处置示范线。
“我们做的,就是打通飞灰无害化处置的断头路。”现场负责介绍的邓华林,是一个“90后”。把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资源化处理,炉渣变成水泥,其中钾盐、钠盐等元素,提纯后变成符合标准的原料,而且整个过程中废水零排放。说起这项创新技术,邓华林讲得有板有眼。而据了解,这项创新技术的带头人张国亮,也只不过是一个刚30岁出头的年轻人。
“青年创新工作站”是由国企共青团牵头、组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鼓励青年创新实践的阵地。目前92个企业级青年创新工作站在研课题就有近300个,涉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移动通信、节能环保等多个行业领域。他们也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