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洁
编者按:圣经说,上帝创造了人。但人类社会发展到如今,似乎已经和造物主平起平坐了,因为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有人乐见其成,有人担忧其会否成为未来的新物种。人工智能是否会获得生命?到底是机器会人化,还是人会机器化?人工智能会危及人类的生活方式吗?带着这些问题,本报约请了部分人文学者分享观点,以期引发更多思考。
这几天,AlphaGo(阿法狗)正在浙江乌镇接受中国最年轻的九段棋手柯洁的三番棋挑战。围棋所代表的人类智慧曾被誉为是人工智能不可逾越的高山,Al-phaGo去年战胜李世石在全世界引起的巨大震动仍令人记忆犹新。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尖端的技术之一,到底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它?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为我们理解技术提供了一个视角。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希腊时代的解蔽、机械技术时代的促逼、当今时代数量的统治。
古希腊时代的解蔽,就是让未显现的东西到场显身。一幅发人深省的绘画作品不是画家的灵感创作,而是作品自身通过画笔、画布、颜料和画家的共同协作呈现出场。围棋对弈中惊世骇俗的妙手也不是棋手的灵机一动,而是棋子、棋盘和棋手的共同演绎呈现出场。人在技术的解蔽过程中并不处在主导地位,而是技术要求人参与到解蔽过程中。
机械技术时代的促逼,就是超出我们人自身需求地向自然界提出过分要求,要求自然提供能够可被开采、贮藏、转移的能量。相对于古代任风吹拂的风车,现代高耸入云的风力发电机就是在促逼自然。重要的是,在机械技术时代,人自身也受到促逼,成为各类生产产业链上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产资料或人力资源。海德格尔把这种我们人身不由己被召唤到技术中,并和机器一起以促逼的方式从自然攫取能量的技术本质叫做“集置”。集置就像一个巨大的框架,人只是集置这个框架的一部分。哲学地说,人只是技术的一个内在因子,真正的技术使得人由于受到促逼而失去自身。人和技术不再是面对面的关系,人也不能对象于技术之外。海德格尔说,人在集置这一框架中,被一股力量安排着、要求着向自然强行索取能量,这股力量在技术的本质中显现出来,又是我们人自己所不能控制和摆脱的力量。
数量的统治是当今时代的技术形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依据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现代技术被标榜为越来越精确和深入,人工智能恰恰是当今数字时代的标志性技术。海德格尔在他的《哲学论稿》(1936-1938)中,把数量的统治视为现代社会的决定性维度——这一量的统治法则体现在现代性的三个主要特征中:计算、快速和巨量之暴动。数量统治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就是任何东西都是可计算、可被数字化的。八十年后的今天,从星空探测到证券交易,从人工智能到影响因子,时代无不印证了这一点。AlphaGo 正是计算、快速、巨量之暴动的完美体现。
是什么支撑了数字技术对现代社会无所不在的控制力量?海德格尔说是近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类的这一命运。形而上学所追问的总是“什么是存在者”,而错失了关乎我们人类生存的最根本性问题——什么事存在。形而上学总是理性、对象性、计算性思维。近代形而上学把客体对象化的方式迫使人不得不以科学的方式来认识存在者,它在当今时代的表现就是科技工业的肆意扩张。
在这个形而上学时代,人工智能高歌猛进,我们人类仿佛实现了智慧和能力在“数以万亿级”数据领域的延伸,科学家们憧憬着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巨大贡献。技术的发展真的让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变大了吗?海德格尔说,“在这种计算性、控制性思维的形而上学背景下,"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绝对不只是在量的意义上,而是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技术越精确,留给我们人类想象的空间反而越小,技术的发展恰恰压抑我们人类生活的意义空间。马克思在1856年也曾经描述到,“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使人的生命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放眼望去,当今世界好像都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作品,是我们人类的成就。但就像海森堡所说,今天人类恰恰无论在哪都不再碰得到自身。我们人类已异化为技术这一框架的一部分,已转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技术还在不断地裹挟着人类一起进步,在这种进步中,任何事物的诞生就意味着其自身的终结,从Iphone 6到Iphone 7,从AlphaGo 到Master,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东西是稳定可靠的,任何东西都将会被超越,而我们人类就在技术的不断创造和毁灭中不安和焦虑。技术的乐观主义者强调人类可以支配技术,技术的悲观主义者强调人类只能被技术支配。在海德格尔看来,如果技术的本质是集置,人和技术就是相互内在、相互依存的。技术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者都设定了人和技术的相互外在,仿佛人在一边,而技术在另一边,这种设定都触及不到技术和人的本质。人工智能本质上并不是人类的发明和创造,而是我们人类正身不由己投身入技术的更新换代之中。无论在时间历史还是空间形态上,数量的统治是我们人类在这个时代无法逃避的命运。
AlphaGo不出意外地在三番棋对决的前二盘棋中战胜柯洁,其实比赛结果已不重要。在这个满眼都是数字的时代,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在明亮的电脑屏幕上,AlphaGo闪烁的棋子和围棋大师吴清源在昏黄的油灯下落在天元上的棋子还一样吗?AlphaGo和柯洁还算是真正的对弈吗?(作者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2014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