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手机指纹辨识的型态与发展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15:15:0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拓墣产业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指纹辨识在解锁上能提供一个使用者动作,在100ms数量级下完成解锁功能。以此而言,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拓墣产业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指纹辨识在解锁上能提供一个使用者动作,在100ms数量级下完成解锁功能。以此而言,移除指纹辨识模组,将对应功能改由虹膜辨识/脸部辨识处理,不符合常见的产品设计方向,故虹膜辨识/脸部辨识与「指纹辨识模组」共存的方案较为合理。

移除实体Home键是可行的,但需有对应唤醒手机功能方案;而在能源管理方面,或将碰触误解成解锁需求,进而造成锁机情况,都需手机系统厂商特别处理。


虹膜或人脸辨识适合成为指纹辨识外安全特征,在加密资料夹/Payment上是合适的,但因为使用者所需的操作动作多,并不适合替代指纹辨识作为解锁使用。 虹膜或人脸辨识适合成为指纹辨识外安全特征,在加密资料夹/Payment上是合适的,但因为使用者所需的操作动作多,并不适合替代指纹辨识作为解锁使用。

指纹辨识模组做成Under Glass是可行的,但是否符合使用者习惯(或如何教育使用者)是手机厂商需考虑的。

指纹辨识模组True Embedded with萤幕将有机会达到,但以目前技术而言,仍有太多Trade-Off,采用OLED若是为了显示效果,在伤及显示效果下,导入萤幕和指纹辨识模组的Embedded方案,会损及手机品牌价值。

在新版iOS没有大幅改变下,若推测使用情境/互动方式仅小幅改变,目的工程样机所提供的仅为产品外观上的变化,2017年Apple新机导入和萤幕整合的指纹辨识模组不大,因为目前相关技术不够成熟,可能造成的Side Effect大,Apple引入的风险过高。

在指纹辨识和面板整合的未来发展方面,与面板TFT整合的可能性较高,可能与TDDI发展相同,需整合面板制造商(Pixel Design)/显示驱动IC厂商/指纹辨识厂商共同合作开发,整个合作从开始到成熟的时程,2年看到初步成果是较为合理的。

以目前技术进程来看,指纹辨识和面板整合有优点,但仍有对面板光色上的负面影响,系统商最后如何评估此Trade-Off将会影响技术导入时程,且因为存有Trade-Off和成本优势不明显,此技术或许会发生在高阶机种,除非找到目前不存在市场中的特殊应用,否则较难普及到中低阶手机。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拓墣产业研究院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