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榔头敲都敲不醒”的刘军回归,联想胜算几何?-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14:59:3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曾被杨元庆认为是“榔头敲都敲不醒”的刘军回来了,而“救火队长”陈旭东却离职了。5月16日上午,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微博表示,联想中国区将重组为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集团(PCSD)和数据中心业务

“榔头敲都敲不醒”的刘军回归,联想胜算几何?

曾被杨元庆认为是“榔头敲都敲不醒”的刘军回来了,而“救火队长”陈旭东却离职了。

5月16日上午,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微博表示,联想中国区将重组为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集团(PCSD)和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刘军将回归联想,担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PCSD业务。童夫尧将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DCG中国的端到端业务,以及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业务中心。

与此同时,现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全球服务业务负责人陈旭东,出于个人和家庭的考虑,将于本月底离开联想。杨元庆表示,尊重陈旭东的个人选择,并祝愿他未来一帆风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次人事调整后,联想中国区将出现双总裁。对此,杨元庆表示,从即日起,中国区将重组为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集团(PCSD)和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刘军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PCSD业务,童夫尧负责DCG中国的端到端业务,以及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

人事“地震”不断

一说起联想的“地震”,恐怕是只和人事调整有关了。

5月15日23:30左右,杨元庆、刘军、童夫尧三人在微博上对诗互动,不少人已经看透其中玄机。。

童夫尧首先发布微博“忆往昔峥嵘岁月,创新业不待扬鞭自奋蹄”,杨元庆回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几乎与此同时,刘军也发布微博“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杨元庆则对诗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俨然联想版的“诗词大会”,三位主角你唱罢来我登场,场面火光四射。

随着联想集团发出的高管变动媒体声明,刘军的回归应该是联想集团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人事架构调整落地。另一条被证实的消息是,全球服务业务的高级副总裁陈旭东将离职。

智联招聘资深HR对《商学院》记者说,频繁的人事调整对集团战略影响很大,业务负责人需要时间了解新的岗位和职责,但集团通常不会给他们长时间,短时间内不能达到要求就会被替代,导致联想的战略和产品路线都不能得到长时间的坚持。

比如,手机业务。在联想不断“折腾”中,国内手机厂商历经几次洗牌,联想手机业务还是没能重新浮出水面。在乔健上任的半年里,她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招人”上,产品上的改变并不多。杨元庆能否给联想手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成长,乔健又能否帮助手机业务走出低谷,一切都还是未知。

“简直是蜂窝式管理。”在速途网总裁高守看来,频繁的高管调整让联想移动雪上加霜。

时间追溯到2013年,那次业务架构调整中,刘军就是核心人物之一。当年的1月5日,杨元庆在内部邮件中宣布,联想将内部重组为Lenovo业务和Think业务两个独立的业务集团,刘军成为Lenovo业务的领军者。

在联想的发展历程上,已经多次进行了业务架构调整。去年3月,杨元庆宣布,联想重组了四大业务集团:个人电脑与智能设备集团(PC SD)、移动业务集团(MBG)、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和联想创投集团(LCIG)。

也正是在此次调整中,童夫尧晋升为了联想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陈旭东作为联想全球移动业务联席总裁,负责中国市场的端到端业务管理,包括产品研发、销售和市场营销。而替代的正是刘军的位置——在2015年,主管移动业务的刘军突然离职。

然而,刘军接手后的移动业务发展得并不顺利,当时,尽管这一块业务体量非常大,但盈利前景堪忧,一个财年就亏损了3.7亿美元,对于集团的业绩造成了拖累。作为主要负责人,刘军需要为这个结果负责。紧接着,人事调整大幕再次拉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多次并且频繁换帅,陈旭东之后是乔健,乔健之后又是来自三星的姜震。

从刘军到陈旭东到乔健再到刘军,联想移动转了一个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时,业界就传出了刘军将回归联想任职的消息,但此消息一直未得到联想的确认。

移动业务仍是心头大患

可以预见的是,刘军的回归也一定会伴随着联想移动业务的战略调整。杨元庆在内部邮件中表明,“正如我们都深切感受到的,PC不再只是传统的个人电脑,而是向新PC。新PC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个人计算设备+个人云。”他指出,在充分发挥PC领域已经建立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还需要明确更清晰的中国战略。

短短两年间,联想中国区频频换帅,中国区手机业务一蹶不振是核心原因。加上联想大本营PC业务也开始逐步与竞争对手拉近距离。联想正处在最危险的关头。

而在手机领域,联想的品牌发展史就更加坎坷:从早期的“乐phone”到后来的“VIBE”,再到一度推出的互联网品牌“乐檬”、先放出去又收回来最后还惨遭终结的ZUK……联想手机在9年间就诞生、消亡了四个子品牌,这其中的问题,显然不只是一句“产品不行”或“卖得不好”就能概括的。

事实上,从业绩也可以看出,移动业务算得上是联想集团一块心病。2016财年报告显示,联想中国区收入占比28%,而美国区占比为30%。这是联想海外区域市场首次超过中国本土。与此同时,在2017年财年前三个季度,联想一直未能扭转PC和手机业务的失利,而这两项业务直接影响了中国区的收入。

2016年底,联想曾针对移动业务做出调整:以MOTO品牌全面取代了旗下多品牌阵列,尤其是取消了陈旭东曾参与创建的互联网品牌ZUK,后者主要在中国市场销售。曾主管ZUK品牌的常程表示,MOTO有更深的技术积累,2017将上市更贴近中国的MOTO手机,并认为联想只有专注才更容易获得市场突破。

调整的原因是,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对终端补贴政策的改变,联想失去以往出货量巨大的运营商渠道,而联想曾在公开市场多次尝试但仍然难以止住下滑。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季度出货量从万级跌至不足两千台,而市场份额一度跌到只有1.2%。

作为刘军的接替者,陈旭东未能通过花费29亿美元买下的MOTO打赢翻身仗。2015/16财年第三季度,联想出现了六年来第一次季度亏损,亏损额高达7.14亿美元。亏损主要原因是重组摩托罗拉产生的5.99亿美元费用,以及清除手机库存产生的3.24亿美元费用。这也是最终导致陈旭东下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占据联想业务七成左右的PC业务也出现了巨大的危机,最近两年整体收入因市场整体萎靡而不断下滑。甚至在上个季度,联想PC全球市场份额在领先了十四个季度后,被惠普反超。第三方咨询机构IDC近期公布的全球PC市场出货量显示,惠普份额领先联想1.4%。

2017年4月,联想召开誓师大会上宣布了新的“三波战略”,即保住决定生死存亡的电脑业务、提升保证未来发展的手机业务,以及布局未来重点的智能设备和“设备+云”。杨元庆认为,这决定了联想需要通过业务模式和组织模式变革匹配战略的要求。

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继刚指出,首先在市场环境方面,现阶段全球智能手机增长放缓,联想还要面临三星、苹果、华为、OPPO、vivo、金立、小米等强势品牌的竞争,另外在时机方面来看,如今已经错过了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窗口,想要追赶难度不小。

易观国际手机分析师赵子明看来,联想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看清形势,注重布局海外市场,国内市场可收缩产品线。

赵子明指出,手机业务是一个涉及供应链、产品、技术、营销、渠道、用户服务等诸多服务环节的复杂生态,时至今日,联想手机业务面临的外部环境也盘根错节。除了手机业务之外,“设备+云”更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出走了两年的刘军足够了解联想,但他是否足够了解这个多变的世界,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力挽狂澜?他所面临的挑战也毫无疑问是巨大的。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