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我赶,一时瑜亮,腾讯阿里市值,双双越过3000亿美元。这是中国互联网的胜利。BAT之后,京东、网易、小米、滴滴,都在争夺市值第四极,400亿美元算起。这是中国互联网后继有人的庆幸。
坐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下半场,中国科技企业仍然大有可为。幸福背后,有一种尴尬。业务上,中国互联网的主战场是内地,腾讯的游戏、阿里的电商、百度的推广,掏腰包的绝大多数是中国人。
但看资本收益,墙里开花墙外香,BAT等主流中国互联网身上,收益最大的是海外资本。阿里、百度在美国上市,腾讯在香港上市。内地股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美股和港股,但玩转BAT股票的主流还是华尔街。BAT业绩越好,股价越高,金发碧眼浮盈滚滚。
3000亿美元资本盛宴,其实没有中国投资者多少事。过去十几年,投融资环境、税费问题和A股上市局限,“先亏损再赚钱”的互联网模式争议很多,市梦率面前人民币资本显得不友好。
科技启蒙从硅谷传到中关村(000931,股吧),资本孵化同路而行。多数互联网创业会选择美元基金:国际投资机构有着成熟的运作模式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去境外上市,几乎是惟一的选择。成熟中概股用时间换盈利、满足A股上市条件后,又因为VIE,无法快速回到国内。现在,A股两市总市值在50万亿元左右。BAT、京东、网易、小米、滴滴、美大等海外上市和潜在上市的“红筹孤儿”市值在加速逼近1万亿美元,至少A股1/10的体量。
这样一批优质资产海外飘荡,实在可惜。一批游戏公司已经回到国内,360、博纳也在路上,优秀中国互联网公司在A股的面孔越来越多,才可能少一点当下那些“互联网妖股”的尴尬存在。
AT之后,3000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不再稀奇,1万亿元市值的A股互联网标杆才更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