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纽约5月9日报道,这家iPhone制造商的股价今年迄今上涨33%,自去年11月美国大选以来的涨幅接近50%。该公司在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21.7万亿美元的总市值中约占4%的比重。
苹果的市值在2012年9月时曾占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总市值的4.9%。
新泽西州“自由观点”资本管理公司总裁里克·梅克勒说:“这反映了该公司实力的强大,它或许是国内实力最强的企业。”梅克勒的公司并不持有苹果股票。
他说:“考虑到其产品数目有限,它对市场的主宰确实没有几家企业能够做到,而且它能够在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保持盈利。”
如果苹果继续维持其增长趋势,那么今年晚些时候其市值将突破1万亿美元。
股票回购也提振了苹果股价。根据标准普尔的数据,在过去四年里,苹果的实际股票数量减少20.9%。
苹果目标股价中位数为160美元,高于三个月前的140美元。苹果股价9日收报153.99美元。
苹果按收盘价计算的市值为8028亿美元,超过美国50个州中45个州的经济规模,仅逊于伊利诺伊州、佛罗里达州、纽约州、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曾透露其持有约200亿美元的苹果股票,该公司董事长沃伦·巴菲特8日表示,他越来越看好苹果,因为他可以“非常轻松地确定”苹果的竞争地位。
【延伸阅读】iphone8被看好?苹果获巴菲特增持后市值破八千亿美元
人民网(603000,股吧)北京5月9日电 (记者 朱一梵)今日凌晨(美国时间5月8日),美股午后市场,苹果股价一度站上153美元点位,最高至153.70美元,公司市值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大关,达历史最高位。
据悉,苹果的股价盘中最高至153.70美元,按照苹果流通股总量为52.14亿股计算,这意味着苹果市值超过8000亿美元大关,而截止收盘苹果的股价报153.24美元,涨幅2.87%。
早在2015年2月,苹果股价曾一举突破7000亿美元大关,这使得苹果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市值超越70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这轮上涨之前,苹果市值曾达到过7750亿美元高点,但随着股价回落而一度徘徊。
据财经资讯提供商FactSet数据,进入本月以来,分析师们已将苹果未来12个月的目标股价调升了近30次。投行Drexel Hamilton分析师布莱恩-怀特(Brian White)最为乐观,其周一将苹果目标股价提高至202美元,这意味他看好苹果市值今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在上周五披露的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该公司将所持苹果股票从去年年底的价值71亿美元增持至3月31日的价值192亿美元。
苹果的股价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业界对预期当中的“iPhone 8”寄予厚望。普遍认为苹果将在今年9月份发布一款全新设计、采用无边缘OLED屏幕的新iPhone 8。但对下一代iPhone的大肆宣传,导致目前苹果iPhone销量增长基本停滞,致使上季度苹果发货量略有下降。
【延伸阅读】巴菲特承认对IBM投资判断失误 看好苹果公司前景
央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为期三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17年股东大会,6号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进行最受瞩目的股东问答环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87岁沃伦·巴菲特和93岁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与来自全球各地的该公司股东就美国经济、中国股市、投资科技企业等众多问题进行了互动问答。
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美国记者赵新宇报道,巴菲特并没有直接评论特朗普要求企业增加美国就业岗位的政策。对于最受关注的特朗普减税计划,巴菲特认为如果落实,确实可以让他的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对于医改,巴菲特表示,美国医疗费用支出已经失控,跟美国的税收相比,医疗费用是对美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美国企业来说。巴菲特还提到,美国国会众议院本月4号通过的特朗普医改议案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是相当大的减税。如果去年就实施类似条款,他去年缴纳的联邦所得税款就会下降17%。对于科技类公司,巴菲特表示,他错过了两次投资科技巨头的机会,分别是谷歌和亚马逊。巴菲特和芒格同时大力赞赏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才能和执行力,强调亚马逊给整个市场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巴菲特还承认他对IBM的投资判断失误。但他看好苹果公司,因为苹果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对于最新的技术发展,巴菲特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对汽车保险行业和铁路运输会带来威胁。但这种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人工智能,巴菲特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更多的工作岗位,但对社会发展有好处,也会带来政治层面的影响。
另外,巴菲特和芒格言词间都透露出持续学习的必要性。今年确实有不少问题是中国投资人直接向巴菲特和芒格提出的。在回答有关中国股市的问题时,芒格一如既往看好中国,他说中国股票比美国股票便宜,中国股市会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当然这个过程会带有成长的烦恼。巴菲特则调侃芒格为媒体制造了一个头条。巴菲特还提到,中国股市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市场,容易出现投机的情况,美国以前有类似的教训,而投机不是聪明的做法。
【延伸阅读】英媒:苹果手机中国销售止步不前 服务业务强劲增长
参考消息网5月4日报道 英媒称,苹果在中国市场有了新的成长动力:动漫化的龙和战斗的皇族。
路透社5月4日报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苹果iPhone手机销售下滑,但其赚钱的应用销售到iTunes和数字支付等服务业务却出现更强劲的增长。
推动这波服务业务增长的是可通过苹果中国App Store获取的网络游戏,比如目前流行的王者荣耀、梦幻西游和龙之谷。
今年稍晚苹果将迎来首款iPhone推出10周年,在这之前苹果希望能重振增长,这个时候那些应用就在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在去年苹果App Store营收增长中,中国市场贡献了其中的约一半。
苹果此前公布第二财季iPhone销量意外下滑,来自大中华区的营收减少14.1%,为连续第五个季度减少。因面临来自Oppo、Vivo和华为等中国本土手机生产商的竞争,iPhon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降至约10%,位列第四。
但服务是一大亮点。
“在中国市场我们本季度的服务增长极其强劲,”苹果执行长库克5月2日宣布业绩后对分析师表示,并称该部门录得“两位数”的增长。
根据app分析公司App Annie,去年苹果中国App Store营收超过中国其他app store的营收总和。消费者购买app和在app内进行的花费,苹果都会从中分成。
2016年第四季苹果中国App Store营收达20亿美元,其中75%来自“部落冲突”等收入最高的游戏。中国App Store是苹果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
【延伸阅读】英媒:苹果公司自主制造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
参考消息网4月30日报道 英媒称,苹果公司一直在狂热地研发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试图与谷歌和特斯拉等对手一较高下,这不是什么秘密。此前,其行动一直处于公众视野之外。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4月28日报道,最近传出了苹果公司首辆自动驾驶汽车出现在硅谷道路上的照片。这似乎是一辆装有大量传感器、雷达扫描装置和摄像头的雷克萨斯RX450h。
从初步所见判断,这辆汽车似乎使用了与其竞争对手类似的技术。苹果公司的这辆汽车装有大量用于导航的传感器,包括一台所谓的激光雷达——这种雷达最近成了谷歌公司与优步公司之间一场引人关注的官司的焦点。
这辆车的目击者对彭博社记者说,一些传感器似乎是第三方公司而不是苹果公司自己制造的。
苹果公司据称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软件,而不是硬件。该公司2016年年底称,它一直在大量投资于机器学习和自动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蒂姆·库克2015年曾说,汽车工业预计应该会发生“大规模改变”。在对自主制造自动驾驶汽车的能力的信念产生动摇后,苹果公司改弦易辙,将注意力集中在软件上。
【延伸阅读】苹果与微信“短兵相接” “神仙打架”不能让用户买单
苹果与微信此次“短兵相接”,更多反映出两大巨头关于游戏规则的一场“暗战”。即便如此,也绝不能将绑架用户利益、通过随意更改产品功能,作为自己占领高地的“撒手锏”。无论苹果还是微信,依然要以用户使用方便和权益保护为首要考虑
微信和苹果这次“亲密接触”算不上愉快。4月19日,微信方面宣布,由于苹果新规定对应用内支付规则作了变更,因此关闭iOS版微信公众平台及表情平台赞赏功能;苹果回应称,“微信可以选择提供App内购买,让用户赞赏他们喜爱的公众号运营者”。微信此后曾在短时间内向用户提供了“二维码转账”的替代办法,但4月20日凌晨,通过二维码转账“打赏”公众号和表情作者的功能也被关闭。
仅从事件本身来看,苹果的诉求似乎一以贯之,即要求微信用户必须使用苹果的“iOS应用内付费”来“打赏”。根据iOS的游戏规则,这意味着苹果要分成30%。然而,按照苹果自己的开发者协议,只有需要在APP内付费解锁特性或功能时(比如,订阅、购买游戏币、新内容访问权限等),才必须使用iOS应用内付费。实际上,无论打赏公众号还是表情作者,用户并没有获得新的权限或者功能,因此苹果的“游戏规则”能否成立,还是未知数。
那么,为何苹果如此强硬?业界的普遍观点是,微信小程序能够对独立APP实现替代,这相当于抢了苹果的“生意”;微信的付费订阅也在绕过苹果支付体系和规则。在封闭的iOS生态中,苹果本来是整个平台的主导者和控制者,但如今微信有可能依靠巨大的流量和用户黏性分走一部分主导权,这对苹果来说,流走的可是“真金白银”,自然难以忍受。微信对平台生态主导权的态度同样强硬,此前“屏蔽支付宝红包”“屏蔽网易云音乐”等“闭门谢客”的举动还历历在目,它似乎也不愿俯首称臣,宁可砍掉iOS版的赞赏功能。
不过,对微信用户来说,“赞赏”并非核心功能;苹果与微信的“短兵相接”,更多反映出两大巨头关于游戏规则的一场“暗战”。只是,傲慢而强硬的互联网巨头之间的这场角力,究竟有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体验?今天微信能关闭“赞赏”,明天如果付费订阅被要求不能使用微信支付,难道也会被“砍掉”?若果真如此,已经订阅了的苹果用户又该怎样处理?
巨头们希望构筑自己的生态体系,成为“老大”一呼百应,这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神仙打架”不能让用户买单,苹果不能想当然地用自己的开发者协议号令天下,微信同样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产品功能。毕竟,苹果系统和作为“超级入口”的微信,都强大到用户除了“我为鱼肉”之外,无法“用脚投票”。
移动互联网的“战争”不管多么硝烟弥漫,普通用户不管处于多么弱势的地位,巨头们也绝不能将绑架用户利益、通过随意更改产品功能,作为自己占领高地的“撒手锏”。从这一点看,一旦将来与苹果的争议上升到付费使用核心功能,腾讯或者冒产品下架的风险提供替代方案,又或许只能服从于苹果的生态体系。
用户是珍贵的资源,移动互联网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虽然难以避免,但在竞争中,在提升自己话语权、寻找“钱途”的同时,无论苹果还是微信,依然要以用户使用方便和权益保护为首要考虑。毕竟,这是互联网市场能够良性运行的基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