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水江南,梦里水乡,乌镇这座被互联网之光点亮的千年古镇,骨子里的沉稳却从未改变。这份沉稳源于历史人文的积淀,更源于现代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围绕乌镇的平安 防火墙 ,其实是一张巨大的群防群治网络,编织这张安全网的人叫 乌镇管家 。
无论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还是在平时,走进乌镇,人们常常会遇见这样一群人:他们头戴鸭舌帽,身穿红马甲,戴着写有自己名字的胸牌,穿梭在青砖白墙间。
乌镇管家 都是谁?他们就生活在居民身边,可能是退休在家的邻家大妈,也可能是走街串巷的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
今年55岁的虹桥村村民方根荣是一名资深 乌镇管家 。2015年, 乌镇管家 组建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每天,方根荣都会沿着村道,在自己的 辖区 里巡查。窨井盖损坏、电线杆倾倒、路面破损 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乌镇管家 组建至今,人数已达3000多名,按照 十户一员,十员一组 的标准,分布在镇区81个网格中。
在这支队伍里,各村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热心村民是主力军,还有当地各个单位的参与,这样的信息员密度比过去强化了近10倍。
乌镇镇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乌镇管家 的优势在于人熟、地熟、情况熟,能够做到 四清四报 ,即人口清、户数清、物品清、问题清,报违法、报可疑、报隐患、报动向。
事实上, 乌镇管家 还有一样 神器 。陈庄村党支部书记胡月峰打开手机中的 乌镇管家 微信公众号,只要输入反映人、反映事项、图片录音等信息,这些情况就会上传到后台的联动中心。
如今, 乌镇管家 还与党员先锋站嫁接,通过 先锋站+管家站 线下收集+线上传递 集中受理+分级交办 等多种途径,让管家管事拥有阵地和平台,充分发挥民智民力,营造出了公共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氛围。
据统计, 乌镇管家 成立以来,已报送各类信息数千条,处置率达到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