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GPLP。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清明长假,当全国的炒房客蜂拥而至雄安新区,却发现无房可炒。
如同中央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一样。二级市场上,借壳监管全面趋严,并购重组和借壳市场遭遇监管的持续“紧盯”。
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无非三种方式:IPO上市、借壳上市和举牌上市。A股市场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借壳成了上市的重要方式,壳资源成了市场最紧俏的香饽饽。
今天GPLP君试着分析一下360为什么拒绝借壳选择IPO上市。
老周给A股杀了一回毒 让炒壳游戏偃旗息鼓
2月份,借壳让顺丰的王卫轻轻松松坐上中国首富宝座,虽然仅片刻。而顺丰控股的市值也超过了市场之前认定的1000亿,达到了2000亿之上。
借壳还是直接IPO上市 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抉择。海外上市的公司回归A股的传统做法就是借壳,因为时间短见效快。
虽然周鸿祎一直戏称360等于用250精神干110的事,周鸿祎和360公司确实是成长性好的高科技公司,A股市场这样的有真实业绩的高科技股实在太少太少。
此前,周鸿祎表达了民族情怀:“360的回归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本行为,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考虑,而是要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营网络安全公司;变成中国的公司,这也是国家从网络安全角度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所以,打开IPO的“正门”,管好借壳上市的“后门”。以360为代表,未来海外上市公司回归或许更多地选择IPO,因为这种方式的不确定性降低,炒壳现象也将偃旗息鼓。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GP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