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互联网时代的新疆“果盘”香飘四海-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11:51:3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编者按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

编者按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

作为新疆知名度最高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新疆特色林果业近年来在“稳粮、调棉、优果、兴畜”举措的大力实施下,凭借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条件和创新发展思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美誉度不断攀升。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新疆林果总面积将稳定在2200万亩,年优质林果产量达到1000万吨。随着我区在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水平日益精细,特色林果业发展在为农民增收提供重要支持的同时,也为各地的消费者送去更多选择和更丰富的味觉体验。请看本报今天的专题报道。

本报记者王兴

新疆的瓜果久负盛名,大自然给予的丰厚礼物,从阿尔泰山脚下走到叶尔羌河畔,从伊犁河谷走到吐鲁番盆地,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上,孕育出紫的葡萄、黄的杏子、红的苹果,还有核桃、红枣、巴旦木……这些丰富的果品,让新疆“果盘”令人垂涎。

近年来,新疆特色林果业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种、更新技术、提质增效、开拓市场”的路子不断进步,种植、加工到销售各环节的水平持续提升,全区特色林果业发展亮点纷呈。

种精品果园里做文章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奉为至宝的经验。如今,精耕细作的含义除了要精心打理外,也离不开科学种植方法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提品质、增效益,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遵循之一。

民丰县若克雅乡种植红枣近两万亩、核桃48万株,种植林果是当地农民赖以发展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收益,成为当地农户和政府都在思考的问题。

“以前,一亩红枣地的产量是200公斤—300公斤,现在至少达400公斤。”民丰县若克雅乡党委副书记徐四清说,这几年,通过引导农民加大农家肥投入、科学修剪和实施“一水一肥”等,林果种植的科学性和精细度不断提高。

“我们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规模化生产,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等,提升林果产品的整体品质。”和田地区林业管理站副站长许鹏程说。和田地区专门引进企业加工有机肥料,引导农民实施精准施肥,为了更好地保证品质,和田地区利用农村技术服务队伍,加大对农民修枝剪枝等工作的指导服务,引导农民不要一味迎合市场提前采摘果品。多种措施的推行,保证了和田地区林果产品的优良品质。

3月初,自治区发布《关于推进特色林果简约化栽培管理工作的意见》,将在未来几年推广一批简约化栽培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我区林果简约化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这将成为未来我区林果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向。

在简约化栽培的模式下,林果种植将突破一般的印象,变得更科学。如苹果树不是越高大越好,枣树也不能单纯追求繁茂。新的简约化栽培技术就提出,苹果在苗木培育初期就要选定矮化、抗旱以及耐盐碱品种,这样可以实现采收不用高梯、修剪不用上树、密植多产等优点。同时,我区还要将节水灌溉、配方施肥、高效低残有害生物防治和机械化作业先进生产技术有机结合,推进并规范标准化建设。

3月20日,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厅了解到,去年,我区共落实林果简约化栽培面积9万亩,密植园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重加工产业化指方向鲜食,曾是不少新疆林果产品的主要食用方法,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内外消费者在品尝新疆林果产品鲜美味道的同时,更多样的产品选择也带给他们更丰富的体验。

若羌红枣远近闻名,是当地林果产业的“金牌”产品。近年来,该地发展“龙头企业+经济合作体+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同时依托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创新力度,打造名副其实的红枣之乡。目前,若羌县红枣深加工产品达10余种,涉及保健品、休闲食品、饮料等领域。

若羌枣乡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红枣为原料研发生产出的若羌红枣酒如今正在积极开展营销打开市场,而在全疆各地,用于酒类加工的特色林果不仅拓展了林果产品的外延,提升市场竞争力,也让特色林果业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区林果产品通过提升加工转化能力,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疆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达400多家,农民林果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300余家,年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突破300万吨,精深加工产品达400余种。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依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以小浆果为主的特色林果。比起可以直接食用的普通林果产品,小浆果对加工的依赖性更强。阿勒泰地区林果办负责人刘伟介绍,阿勒泰地区为此已经先后引进黑加仑、沙棘加工企业11家,特色林果的加工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以沙棘作为主要原料的酒、茶、饮料、油、胶囊等产品已经进入市场。

此外,国内果汁行业龙头企业汇源集团投资建设的沙棘深加工项目正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建设,该项目重点发展沙棘良种繁育、沙棘果综合加工利用及开发生产沙棘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等。刘伟说,汇源集团建设的3条生产线投产后,年生产能力相当于阿勒泰地区现有生产能力总和,这将有效带动当地沙棘种植、收购,形成地区特色产业良性循环。

拓市场“互联网+”当翅膀对于内地消费者来说,如今随时品尝到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已轻而易举。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饱含新疆味道的苹果、香梨、核桃等产品很快即可摆上餐桌。“互联网+”让新疆与内地甚至国外市场的时空距离空前缩短。对快速发展的新疆特色林果产业来说,拥抱“互联网+”,无异于拥有了一双翅膀。

作为新疆特色林果产业最为知名的企业之一,新疆果业集团近年来依靠“互联网+”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2015年前后,"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在全国掀起热潮,这让我们看到了机遇。”新疆果业集团副总经理张豫说。

2015年9月,新疆果业集团建设的我区首个特色农产品(000061,股吧)电子商务服务园区——新疆特色农产品(吐鲁番)电子商务服务园区正式投入运营。“按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线下连锁销售网络+批发交易市场、电子商务服务园区"一体化建设模式,园区整合了葡萄干二级交易市场,并实现了线下批发交易市场与"新疆林果网"线上销售渠道的融合发展。”张豫说。

借助“互联网+”,传统的葡萄干交易面貌一新。现代网络技术将新疆的特色林果产品与内地消费市场紧紧连在了一起,信息、产品标准、物流、交易等实现了全新对接。通过打通葡萄干流通渠道,新疆果业集团将产业优势提升为经济优势和平台优势,并有望把吐鲁番打造成林果产品网购平台和集散交易中心。

阿克苏地区借助浙江省对口援建的优势,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走到了全疆前列。

记者了解到,阿克苏地区已初步建成县、乡、村三级完整的电商服务体系及配套设施。依托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渠道,阿克苏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中国好果园”。2015年,借助当地和疆内外各大电商平台,“阿克苏的苹果红了”大型网络文化活动让当地的苹果声名大振;去年,阿克苏又成功举办了“果园里的阿克苏”网络外宣活动,再一次将其特色林果产品推向大市场。

在市场销售竞争更加注重快捷的过程中,“互联网+”为新疆林果产品品牌更加响亮增添了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的瓜农为哈密瓜套防护网。(摄于2016年8月7日)

普拉提·尼亚孜摄?精河县托里镇吾夏克巴依村农户正在采摘枸杞。(摄于2016年7月20日)于苏甫·艾尼摄

新源县的野苹果林。(。(摄于摄于2016年4月25日)赖宇宁摄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