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最近很多人在邮寄香烟、白酒时发现,不少快递公司有了限制,不像以前那么“随便”了。原来,新颁布的《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明确特殊日常用品不能快递,其中禁寄物品种类从58种增加到188种。
很多生活用品今后不能快递,这是为何?新规首次明确了禁止寄递物品的内涵:一是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类物品;二是危及寄递安全的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毒害性、感染性、放射性等各类物品;三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禁止寄递的其他物品。也就是说,从安全等的角度给寄递物品划出了“红线”。
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快递安全等,无论是快递用户还是快递企业,都应该理解并遵守快递新规,一旦各方能做到这一点,或可“逼”出三种“安全”,即网售安全、快递安全以及消费安全。
首先是网络安全。目前,快递公司的主要客户是电商,此次快递新规或“倒逼”电商守法经营。因为电商销售的东西必须依赖于快递送达给消费者,一旦快递企业不接受禁寄品,电商自然无法销售。从这个角度讲,之前网上销售的很多违禁品今后很难再销售了。
由于网络具有便捷性、隐蔽性等特点,违禁品销售纷纷从线下转移至线上。但到目前,似乎只有淘宝网制定过《淘宝禁售商品管理规范》和《禁售商品及信息名录》。通过搜索引擎和电商平台,会发现很多违禁品仍在网上公开销售。从快递环节来治理违禁品,可谓击中“七寸”。
不过,要想彻底治理网售违禁品,仅靠快递新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商家电商平台以及网络监管部门等企业和部门承担更多责任。比如,每个电商平台都应该有禁售商品管理制度和禁售商品名录,并严格执行;网监等部门更要有效监督网售环节等。
其次是快递安全。在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快递大国的今天,安全保障对快递行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快递新规无疑对快递安全多了一种保障,无论是增加禁寄品种类还是明确奖惩等,都有利于保障快递安全。
从快递实名制的落实情况看,快递企业能否落实此次新规还有待于观察。一是甄别这么多的禁寄品对快递企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需要相应的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二是在“双十一”等快递业务异常繁忙的时候,某些快递企业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能否严格按照新规要求检查快递物品,仍是个未知数。
第三,快递新规也有利于保障消费安全。一些禁寄品(如超过规定标准的仿制枪),一旦消费者可以网购、快递,不仅有可能伤害自己,也有可能伤害他人。而禁止快递“枪支”等类似物品,肯定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安全及他人安全。但保障消费者安全也不能完全依赖快递新规,还需要深入普法、严查销售环节等。
快递新规有利于促进网售安全、快递安全、消费安全等。只有相关环节共同支撑,才能合力创造出一个安全的网购及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