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天台县以实施人力资源市场智能信息化改造为契机,大力推进 互联网+就业 ,通过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模式、搭建智能就业服务平台、构筑立体化就业服务圈,打造智慧就业新引擎。
一、深挖大数据,打造就业服务 新样板
一是大手笔构建智能服务平台。投资200余万元,构建人力资源市场实体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主终端等多位一体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打造集职业介绍、企业招聘、自主求职、就业培训 四面一体 的全新人力资源市场格局,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优势互补。推进县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基层服务平台、 就业E通 和人力资源网 四网合一 ,实现 无纸化 办公。目前,人力资源市场设置智能招聘摊位51个,并全部配备触摸屏、信息显示屏,新增自助求职机7台。
二是全方位盘活人力资源存量。进村入户开展城乡人力资源调查,夯实基础数据台帐。将调查摸底内容细化成32个子项目,对劳动年龄段内人员的就业状况、劳动能力、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等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实名制就业数据库,实行动态监测管理。目前,已为全县32万余城乡劳动力建立电子信息档案。
三是多维度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优化窗口服务流程,将求职登记、岗位推荐、就业指导等10余项业务整合到同一窗口,变 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 。实行全年 无休日 工作制度,打造 不落幕 就业求职市场。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信息管理水平。目前,市场内共开设公共就业专职服务窗口7个,配备专业服务人员7名。
二、实行 线上+线下 ,开辟就业服务 新路径
一是智慧帮扶,让 数据跑路 替代 群众跑路 。下架传统 以群众跑路 为主的服务模式,启用新兴智能求职服务系统,通过智能求职平台与实体人力资源市场无缝对接。开发推行 就业E通 手机APP,直接搭建在智能求职平台上,全县就业信息一库尽收、一点发布,手机、电脑、一体机等自主终端实时同步更新,让就业在指尖上、鼠标上完成。
二是自助服务,变 端菜 为 点菜 。设立自助求职招聘服务区,将就业服务政策信息、企业推介、职业介绍等模块搬到自助求职客户端进行操作,变以服务人员 端菜式 为主的推介服务为招聘求职者自助 点菜式 服务。企业可通过自助求职服务系统在线预约摊位、发布职位信息、了解求职者的信息状况等。求职者可借助自助求职机了解最新就业创业政策、搜寻岗位、发出求职申请、接收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等。截至目前,该自助求职服务系统新注册企业数119家,集中推送岗位数811个,推荐人数110人,服务群众1250人次。
三是就业培训,为公共服务 添柴加火 。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式培训,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模式,对成功求职者实施岗前劳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和机械加工、机电维修等技能培训。对技术含量高、岗位紧缺工种,融入职业标准、行业规范和岗位需求,引进专业培训机构和专业教师参与。截至目前,已组织农村电商培训1296人,茶艺、家政服务等培训631人。
三是宣传接地气,树立就业服务 新标杆
一是借力新媒体。针对习惯性通过移动终端接受信息的 80 后、 90后 ,借助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改变过去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宣传方式,实现 老三样 向 新三样 的转变。
二是定制服务包。针对年龄偏大、接受资讯方式和内容相对固化的群体,为群众量身定制 政策一纸通 ,依托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宣讲员进村入户宣讲就业创业服务政策。截至目前,共进村入户宣传16批次,发放宣传资料8326份。
三是注重全覆盖。以广播、条幅、宣传栏、咨询台等方式构建 立体化、全覆盖 的宣传网络,扫除政策宣传和服务盲区和死角。在人群较为集中地带,设立宣传服务点,开展宣传、咨询活动。目前,人力资源市场年介绍就业人数已由最初的6000余人到2万人以上,为推动天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作者单位:天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