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谁会为付费买单-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9:31:3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从视频到音乐,付费观看、收听已经完成了布局。眼下,随着微信公众号确认将推出付费阅读功能,付费这把火已经烧向了文字领域。不过,相较于视频和音频,文字的吸引力显然较弱,且用户付费习惯尚在培育期,谁会为付

视频到音乐,付费观看、收听已经完成了布局。眼下,随着微信公众号确认将推出付费阅读功能,付费这把火已经烧向了文字领域。不过,相较于视频和音频,文字的吸引力显然较弱,且用户付费习惯尚在培育期,谁会为付费阅读买单?

付费阅读要来了

再不努力赚钱,连微信公众号都要看不起了。

情人节晚间,朋友圈一篇《马化腾确认:微信将推出公众号付费阅读功能》的文章让自媒体人比收到玫瑰花还高兴。随后,行业观察人士洪波谈及“内容创业、知识变现”,抱怨微信公众号没有付费阅读功能,转投某垂直新闻平台开设专栏。这引得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洪波朋友圈劝说:“应该再等等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开通。”

目前腾讯方面已确认,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确实在推进中,已经在做测试,相信近期会和大家见面。

此次是腾讯微信方面首次对外明确公众号付费阅读的进度,微信公众号付费阅读功能的推出或许即将成为现实。不过,关于外界关注的内容付费分成问题,腾讯方面暂时没有透露。

事实上,早在2015年8月的微信公开课青岛站上,微信官方就首次曝出了付费阅读功能。两个月后,微信内测付费阅读功能的相关截图就传了出来。2016年初,再度传出付费订阅功能内测的消息和截图,微信官方当时回应称“只是开发者测试”。

付费订阅功能之所以被业界视为“重磅信息”,主要是因为坐拥8亿多用户的微信和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影响力最大、留存粉丝最佳的自媒体平台。

在提出付费阅读设想后一年多时间内,业界多次传出微信付费阅读即将上线的消息,却最终被证实并不准确。截至目前,微信提供给公众号的变现方式仍是广告以及原创打赏功能为主。

微信红利消失

在过去的2016年,内容创业成为互联网热词之一。

以知乎、果壳、罗辑思维为代表的创业公司推出了知乎live、分答以及得到,进行着内容变现的尝试。而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阿里、百度等陆续推出企鹅号、头条号和百家号。

而今年就在微信付费阅读消息被证实之后,36氪付费专栏“开氪”在36氪App内正式上线。据介绍,“开氪”是36氪邀请优质的投资人、创业者、媒体人、大公司高管亲自撰文,旨在为互联网人打造专业、全面、具前瞻性知识体系的付费订阅专栏。

如今,随着优质平台和产品的探索,付费阅读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内容创业者开始进入收获期。

据统计,这一年宣布获得过单轮超1000万融资的“自媒体”项目就有37家,早期投资单轮额度超过1000万的项目,估值多半在1亿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每年都会出现几个全民都在追的微信公众号,但必须承认微信红利正在消失。

微信用户打开率平均数在持续下降,从以下易赞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放接口获取的相关数据来看,微信公众号平均新增关注人数也在呈现下降趋势,公众号涨粉越来越难。在无粉丝无收入的状况下,公众平台的许多微信小号已经停止更新。

微信公众号虽然稳坐内容平台第一把交椅,但诸多小众对手也不甘寂寞。

眼下,不光有百家号、今日头条、企鹅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网易、凤凰、搜狐、新浪、一点资讯与UC订阅号等主流媒体平台,还有迅雷号、天涯号、淘宝头条号等许多工具类内容平台。包括今日头条、企鹅号、百度百家、UC订阅号都开启了作者补贴机制与广告流量收入通道。

因此,许多内容创业者在套路与粉丝体量上玩不过微信大V,都在将运营重心转移到其他的内容平台创收或者商业变现。

付费习惯尚未形成

从视频到音乐,付费观看、收听已经改变了互联网诸多细分产业的商业逻辑。

内容创业出现了二八定律,即20%的头部内容生产者或创业者坐享风口红利,大致吃下了行业80%的利润。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知识付费在2016年已经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而随着微信的入场,知识付费或将迎来春天。

不过,有关文字内容付费时代是不是跟随而来了,确实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国民目前还没有深度阅读的习惯。根据201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人年平均阅读数是4.58册。这个数字不包含报纸,但是包括杂志和漫画。《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还显示,只有1.3%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多,53.1%的人则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少。

不过,读书少并不代表用户真正阅读的内容少。

很多网民在线上通过各大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等阅读内容并不少,根据《中国网民数字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网民每天手机阅读1至3个小时。

但是,他们更多倾向于娱乐泛阅读,更多阅读的是热点新闻、明星八卦和花边新闻等。对于专业、深度的内容阅读量相对要少得多,很多网民更是只看标题和摘要。

“免费的公号都没人看,相对于视频和音频,文字对用户的吸引性显然要小很多,有多少人愿意为看点文字掏钱还真不好说。”一位自媒体人对新金融记者说,“另外,如果付费阅读的内容被截屏并广泛传播,付费也就没有意义了。”

同时,观察人士指出,国内消费者付费获取知识或者技巧的消费习惯仍然处在培育期,关键仍然在于内容的不可替代性,要让用户获得无法从其他平台获得的差异性信息与体验,付费习惯才有可能形成。

新金融记者 孙翼飞


世界人工智能顶级盛会为春节改期 无标签机器学习夺最佳论文 生存状况调查 你会为4K显示产品买单吗?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