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融资11亿美元 口碑要吃外卖独食?-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9:04:5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外卖O2O经历了前两年烧钱血拼的非理智阶段后,在2017年依然热度不减。阿里系的口碑近日融资11亿美元,这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今年最大的一笔融资,这能否让口碑吃上外卖的独食?今年最大融资这是中国互联网

外卖O2O经历了前两年烧钱血拼的非理智阶段后,在2017年依然热度不减。阿里系的口碑近日融资11亿美元,这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今年最大的一笔融资,这能否让口碑吃上外卖的独食?

今年最大融资

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今年最大的一笔融资。

近日,据阿里巴巴财报披露,其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已经完成了一轮11亿美元的融资。据悉,口碑此轮融资的领投方包括银湖资本、鼎晖投资、云锋基金、春华资本。本轮融资完成后,口碑公司的估值也将升至80亿美元。

资料显示,银湖资本作为美国一家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专注于杠杆收购和成长资本投资,在中国曾参与过阿里巴巴集团和携程旅行网等企业的投资;鼎晖投资曾参与投资双汇、奇虎360、蒙牛、美的集团、南孚、分众传媒等众多企业;云锋基金则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旗下的基金公司。

据悉,此次融资采用邀请制,从2016年8月开始与各家机构接触,9月底结束路演,目前各家资金已经到账。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也参与了此次融资,但由于中投与口碑网接触的时间会晚一些,因此很多细节还在敲定中。

至于融资的用途,口碑网CEO范驰最近表示,2017年口碑网将持续扩大商户规模、加强生态布局,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研发产品。

截至目前,口碑网拥有150万直连商家,每天有1500万笔交易,业务扩展到120个城市。按照之前的计划,口碑将在2018年实现月度盈亏平衡,2019年实现盈利。

口碑多年沉浮

如今背靠阿里的口碑,并不是一出生就是高富帅。

口碑上线于2004年,和大众点评同期诞生,十余年之间口碑的发展可谓坎坷,一直没有找到发展良策。

2006年10月,阿里巴巴注资口碑网,口碑网开始全线进入消费者日常生活领域,提供广泛的生活信息。两年后,口碑网并入雅虎中国,虽在品牌形象、技术力量、用户数量等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支持,但因曾试图复制点评的模式,以失败告终。2013年淘点点成立,试图在餐饮行业复制淘宝平台模式,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

直至2015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合资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网,口碑网才再一次大规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支付宝App第二页即为“口碑”频道入口。

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初期将各自注资30亿元,并各占这家合资公司的50%的股权。而口碑网的商业逻辑也是帮助商户管理线下流量,帮助商户营销,最终目的是为它们提供进货、订货、管理会员、前台点餐、预订、金融全套解决方案。

彼时,口碑的估值只有十亿美元。而根据此前彭博社所披露的数字来看,过去的一年多里,这个数字增长了8倍。

外界对于口碑难见起色的分析有很多,归根结底其实就一条:O2O的本质是加强线上与线下的连接,而线下是由数百万家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传统从业者构成。口碑没有建立起服务整个链条的能力,而偏执于打造所谓的“轻平台”模式,反而让其在正确的商业模式上越走越偏。

后战国时代

口碑拿到11亿美元,对支付宝、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而言都是大喜事。而对百度和腾讯,尤其是被寄望颠覆BAT的美团点评而言,恐怕更不是什么好消息。

很多人把美团点评看作是BAT之外的第四极,相对于生长于线上的BAT而言,美团点评被认为是线上与线下结合的O2O领域的代表选手。但重线下的模式让美团点评的业务线拉得过长,团购起家的美团点评因为长期补贴形成的巨大亏损仍是摆脱不了的痛点。

2016年以来,美团点评一直在努力收缩业务,2016年7月底的餐饮平台架构调整,标志着美团点评开始去团购化,深耕线下的战略。这一战略比成立就选择深度服务商户的口碑晚了近1年。另一方面,虽然与大众点评完成了合并,但在饿了么、百度糯米等竞争对手的压力下,美团点评仍不能像滴滴那样大幅减少用户补贴。以至于在各项业务都捉襟见肘的局势下,有大量传言表示,美团点评的估值已从合并之时的180亿美元下滑到110亿美元。

而在去年4月,阿里入股饿了么,在O2O领域开出了一朵双生花,这也被视为外卖和餐饮O2O行业竞争的新起点。

2015年8月,百度外卖A轮融资2.5亿美元,2016年初又斩获了B轮融资。2016年1月,美团点评宣布了33亿美元融资,其中来自腾讯的融资近10亿美元。至此,外卖行业“三国鼎立”局面正式成型。

外界惊奇,拼得你死我活的外卖O2O最后还是BAT的游戏。

资金层面的较量最终反映在成千上万地推人员的攻城略地。“刚开业的时候,同一天饿了么、美团和大众点评的都来了,都让我入驻,非要我当面就加上微信,生怕我不加入。”一位做米线的小商户对新金融记者说道,“后来还有免费给路由器的。”

一位美团的地推告诉新金融记者,在很多城市不同平台的地推都发生过血案,“现在理智一些了,但竞争还是很激烈,谁也代替不了谁,各家优势都不一样。”

目前,O2O剩下的玩家已经不多了,但都是资金上的重量级选手。11亿美元进来,口碑网和整个外卖O2O会怎么样,还得等等看。

新金融记者 孙翼飞

制图 曹磊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