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拒绝Facebook、Google等多家公司高价收购的Snap要上市了,其开创的几乎更改了美国年轻人聊天方式的功能阅后即焚,在中国却似乎一直在坐冷板凳。
中外用户需求差异大
在Snap传出上市消息之后,有人形容这是美国科技产业3年来最大的IPO。这家公司开创了核心功能阅后即焚的新社交方式。
中国创业者对硅谷和华尔街的新模式总是异常敏感,但这一次,这个看似颠覆了传统网络社交的功能在中国却似乎少有人叫好。
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已经有着很深的体会。
阿里巴巴的尝试是从其2014年强推的阅后即焚软件“来往”开始的,虽然一时间收获了许多关注,但结局还是昙花一现。后来这个产品改名叫“点点虫”,几乎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
这是一个教训,但阿里巴巴还是将这个功能移植到了支付宝当中。然而这也并没有改变什么。
这种大资源投入、小流量产出的结果似乎在证实阅后即焚的市场在中国需求很小。
阅后即焚,有什么用呢?不管是创业者,还是用户,这几乎是他们在体验过阅后即焚功能后给出的一致质疑。
但在美国,Snapchat却是排名前三位的聊天应用软件。
“你要破解这个需求的差异,要从Snapchat的兴起来看,原本Snapchat里的一部分用户是用这一软件来分享有情色元素照片的,他们一方面实现了大胆的分享,一方面还不用担心照片被流出去。从人们的猎奇心理来看,这个软件会火爆几乎是注定的。在火爆之后,这种方式反而演变为年轻人喜欢的沟通方式——把当下的心情先发为快,然后let it go。”资深IM业内人士刘君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
情色元素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几乎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大多数中国用户更喜欢留存聊天记录或分享记录,因此构成了不同的需求。
当然,尽管需求不同,国内依然有相对优秀的阅后即焚软件,如图片社交IN推出的“香蕉聊天”,这个软件专门针对95后的年轻群体,在聊天方式上加入了实景聊天、模糊点亮、标签社区“扯”等功能。
显然,这一市场已经排除了大多数人,希望只能被寄托在95后上了。
这与Snapchat的用户结构是类似的。根据研究机构MoffettNathanson的报告,Snapchat已触达了35%的美国人,但这主要是年轻人。2016年第四季度,其覆盖了美国70%的18至24岁年轻人,35岁以上人群中渗透率只有23%。
功能可复制,但公司不可
在中国,有关阅后即焚的小应用一直低调地存在着,却尚未有一个软件产生长时间的用户黏性。
“毕竟功能是好复制的,但公司很难复制。Snap的日活用户超过1.5亿、2016年营收4.04亿美元、目标融资额是30亿美元、估值目前可能在200亿—250亿美元,这已经可以称为是一家巨兽公司了,不是你简简单单模仿一个功能就能成功的。”刘君说。
Snap尽管起家于阅后即焚,但并没有止步于此,这是一家一直在创造新鲜感的公司。
除了许多大型活动都在Snapchat中播放花絮,它还开发了多种有趣的实时换脸滤镜以及开卖Spectacles眼镜。在上市前,Snap把自己称为一家相机公司。
因为对年轻人和时下流行嗅觉敏感,Snap的“新发明”总是让其他公司在背后追着走。
例如当下国内十分火爆的APP“Faceu激萌”,实则就是Snapchat实时滤镜的翻版。而不久前推出了“闪聊”的美图秀秀,也是在搭一个由图关联到社交的体系。
“模仿Snap的不只有中国公司,在美国,像Facebook这样的大公司也一直在模仿。但因为Snapchat本身的创新速度很快、活跃用户也很多,所以模仿的公司很容易跑偏,一不留神就沦为copycats。”身居美国旧金山的互联网从业者李新艳向新金融观察记者描述。
的确,Facebook曾经推出Slingshot、收购一款名为MSQRD的滤镜、在Messenger中试用阅后即焚,都是为了争夺Snapchat的用户市场。
难怪Snapchat CEO埃文·斯皮格的未婚妻米兰达·可儿近日因为模仿问题公开喊话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当你直接复制别人的,这不是创新。这实在是耻辱,他们晚上怎么睡得着?
将目光回到国内。与Facebook相比,国内创业公司面临更严重的险境。因为大多数创业者模仿的只有功能,所以一旦这一功能被微信吸收(目前腾讯已经上线了手机QQ闪照),许多应用将会迅速被用户打入冷宫。
“最尴尬的是,你用Faceu激萌拍了一张照片,但你还要把照片存到手机里然后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很少有人会直接使用Faceu激萌的分享,因为看到的人很少,而且你不知道谁明天就会卸载这个软件。”李新艳直言。
Snapchat自问世以来,Facebook、Google、腾讯都曾提出高价收购,但均遭到拒绝。
但在中国则不然,创业者和投资人心里都清楚,面对腾讯的围城,被其接盘将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新金融记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