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用法治破解网购维权难题-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9:03:1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为让消费者享受网购的快捷与实惠,江西省遂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精干力量,借助全省投诉举报系统,打击网购中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的土特产、散装食品,做到受理及时、分流到位、行动迅速、结果公开。 刘祖刚
为让消费者享受网购的快捷与实惠,江西省遂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精干力量,借助全省投诉举报系统,打击网购中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的土特产、散装食品,做到受理及时、分流到位、行动迅速、结果公开。 刘祖刚摄 为让消费者享受网购的快捷与实惠,江西省遂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精干力量,借助全省投诉举报系统,打击网购中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的土特产、散装食品,做到受理及时、分流到位、行动迅速、结果公开。 刘祖刚摄

编者按 网购,以其便捷与廉价的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但由于地域管辖限制、经营主体不统一等原因,消费者网购维权仍困难重重。一些读者来信认为,要破解网购维权难题,既需要法律的严加规范,也需要监管部门继续发力,经营者诚信自律,消费者依法维权。

网购容易维权难

我平日里喜欢在网上买东西,网购虽然方便快捷,但也有个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价实”不一定“货真”,有些东西卖家描述的很让人心动,但买到手后,让人直呼上当,想退货不仅费时费力,还得费一番口舌。

据了解,目前网络消费者维权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在于:一是无法确定网络购物侵权的主体。通常当消费者遇到侵权问题后,第一反应就是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拍照,与卖家联系,但很多消费者因为上传给网络购物平台的证据不足,而被系统和商家拒绝退货或退款。更有部分商家直接避开产品本身质量问题,将责任推给物流运输环节。

二是难以寻找到网络购物侵权主体。由于消费者难以找到网店店主实际经营地址和相关营业执照,无法依法启动维权诉讼程序。

三是无法明确买卖双方的责任。网络购物买卖双方的权责并不明确,没有成文的约定,常常存在缺失维权证据的情况。在互联网平台购物过程里,即便是大宗买卖,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也不会签订文字性的合同或者销售协议,一些销售要素,如销售数量、标的、履行期限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没有全面的约定,这样在纠纷发生时无法确定销售双方的责任。

四是维权成本投入高。消费者网络维权成本较高,取证、调证、投诉、鉴定、等待赔偿的过程较为漫长,消费者投入的维权成本高,使得部分疲于维权的消费者往往主动放弃了诉讼。

五是网络购物监管不足,存在立法缺失。实体商厦的销售情况时刻在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之中,但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的销售就不存在专门的监管,尽管有些网店在网页上标注了相关销售认证信息及监管方式,可是消费者维权沟通时,面对的常常是平台系统固定模式的回复,不能够实现即时的人人对话,更无法实现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的综合管理。

要破解这些难题,只有从法律上加以规范,明确购物网站的建立和市场准入资格,确立退货、换货、退款等法定程序,从而真正让消费者网购无忧。

(江西农业大学北区 徐晓丹)

健全法律法规是根本

电子商务改变了我国的传统消费业态,然而网购繁荣的背后却掩盖不了维权难的尴尬,亟需用法治破解。

首先,要加快立法步伐,做好顶层设计。建议加快电子商务立法进程,尽快出台规范网络交易的专门法律,就网络经营市场准入,网店、网络平台经营者、物流配送等不同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及责任,信用评价、隐私权保护、投诉处理、电子证据、举证责任、诉讼管辖、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等问题作出系统明确的规定,让网购维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要加强监管,成立网络监管专门机构。要打破地域和部门权责限制,建议行政部门与司法机关联合执法,协同快速、高效打击网络欺诈行为;畅通网络维权渠道,对网购消费者实行减、缓、免交诉讼费的措施,最大限度方便消费者诉讼;开通网上投诉举报绿色通道,实现网上便捷维权;同时,注重落实公益诉讼制度,对侵害众多网购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协应当积极提起公益诉讼,法院要认真做好公益诉讼案件的受理、审理、执行等工作,为网购维权扫除障碍。

再次,要严格执行资格认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对网购经营主体严格认证,要求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及企业信息等,由相关部门对其身份或经营地、住所地等基本信息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后方可上岗;经营者信息还必须注册登记至当地工商机关,便于日常监督检查,以及出现网购问题时能及时解决;同时规定网络商家或网站建立消费者赔付基金,构建网上欺诈防护体系,监管部门、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商户等共同组建安全支付联盟,最大限度保障用户账户资金安全,维护网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福建省霞浦县 程伟兵)

消费者也应做足功课

网购是一种便利且成本低的消费方式,但网购的非现场性导致消费者只能通过销售者拍摄的商品图片、文字说明和以往参与过购物的消费者评价来判断商品的质量、性能。图片和文字是可以美化的,好评内容也有可能造假或含有水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陷入卖方设置的陷阱中,因此,消费者需要做好功课,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要认真谨慎甄别和挑选网上商品,不要被网上天花乱坠的广告信息所迷惑,尤其不要轻信网上热销商品、打折商品信息,要分析超低价格是否合理靠谱。

二是看网店卖家的资质和卖家信用。最好选择信用度佳、好评率高的经营者交易。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看看是不是消费者主动的真实留言。也可以在购买前和卖家进行沟通,借机了解一些卖家的服务态度和“卖品”,如果服务与网上的好评相差太大,就要当心是一个造假的网店。同时,还要看清商家的格式条款,以免在维权时产生纠纷。

三是要留下充足的购物凭证,对卖家就商品和服务作出过的承诺,不妨保留当时的网页,作为处理纠纷时的凭证。此外,与卖家的聊天记录也可以作为证据保存好,购买大件商品,一定别忘记索要发票。

四是在收货时要及时查验,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反映,能够退换的及时将货物退回。一旦权益受损,应该及时投诉,甚至向工商、消协和公安机关报案,以保证将受损面降到最低。

(江苏省常州市 曹建明)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