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科威特大学师生来扬体验生活 本报记者摄影图片登上使馆网站-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8:46:3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报记者所摄图片登上科威特使馆网站。 上月10日,来自科威特大学的15名师生在来扬交流的行程中,专程走进荷花池社区,体验古城扬州居民的真正生活,本报进行了“图片讲述”报道。 记者昨了解到,中国驻科威
本报记者所摄图片登上科威特使馆网站。

本报记者所摄图片登上科威特使馆网站。

上月10日,来自科威特大学的15名师生在来扬交流的行程中,专程走进荷花池社区,体验古城扬州居民的真正生活,本报进行了“图片讲述”报道。

记者昨了解到,中国驻科威特使馆文化处网站对15名师生的中国行进行了报道,其中还发表了记者所拍摄的他们在社区活动的图片。

使馆网站报道师生赴华活动

使用了本报记者所拍图片

记者在中国驻科威特使馆文化处网站中看到,其中有一篇发表于1月24日、来源于中国驻科威特使馆文化处、标题为《科威特大学组团赴华参加远程社会实践活动》的报道,介绍了科威特大学15名师生在中国尤其是在扬州的活动。

该报道内容是:“经中国驻科威特使馆文化处协调,报教育部批准,来自科威特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的15名师生,应扬州大学邀请,于1月8日~15日赴华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远程社会实践活动。

在扬州期间,科威特大学师生同扬州大学师生举行了联欢、交流活动,并赴扬州市口腔医院等当地卫生医疗机构参访。科威特大学师生还走进扬州当地社区,在近距离体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普通中国人生活状况的同时,还为社区老人、儿童介绍口腔护理知识,并与社区居民互动交流。

离行前,科威特大学师生还赴北京参观了长城等中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

科威特大学师生此次赴华参加远程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科威特大学和扬州大学在未来加强两校学生互访和进行更深入的校际合作交流的步伐。”

该报道共使用了两张图片,一张是《科威特大学师生与扬州大学师生交流》;另一张为《科威特大学师生在扬州社区体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后一张由本报记者提供。

15名师生每人带走一张晚报珍藏

扬大翻译向记者寻找活动图片

科威特大学的15名师生是上月10日走进荷花池社区的,本报第二天进行了“图片讲述”报道,后来不但师生们每人带走了一张当天的《扬州晚报》,中国驻科威特使馆还通过扬大向记者寻找活动大图。

当天,荷花池社区俏夕阳舞蹈队大妈们用广场舞《茉莉花》迎贵客,优美的《茉莉花》旋律、色彩鲜艳的“茉莉花”,让师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广场舞一结束,美女学生们纷纷与大妈合影,个个笑逐颜开。

由于当时正处于农历腊月,社区书法爱好者正好在为居民免费书写福字、对联等,师生们对其充满了浓厚兴趣,其中苏雷蒙、米莎瑞两位男生,还请书法爱好者在红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两男生当时开心地说,想不到自己的名字还能用汉字写出来。

记者对师生们的所有活动进行了采访并拍照,第二天,本报以《观看广场舞临摹“福”字 15名科威特师生体验古城生活》为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报道,师生们看到后非常高兴,提出收藏当天的《扬州晚报》,由于数量比较多,荷花池社区还打电话向记者“求援”。

一周后,扬大海外学院翻译小仇通过微信请记者帮忙称,中国驻科威特使馆向他们寻找科威特大学师生在社区活动的图片,由于从网页上下载的《扬州晚报》上的图片比较小,希望能提供几张原始大图。记者随即将保存的10多张图片全部传给了小仇。

记者昨了解到,苏雷蒙、米莎瑞两位男生手持红纸的图片,被发表在《科威特大学组团赴华参加远程社会实践活动》的报道中。

通讯员 曹霞 记者 刘峰生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