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建勇
2月4日23时,在测试完最后一道软件功能后,赵原才锁上办公室的门,离开办公大楼。在过去的一年中,他的公司通过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互联网技术服务,实现了180万元的营业收入。
“现在生存问题解决了,未来我们还是希望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产品。”不到一个小时的会话中,赵原始终强调这一问题。
“开发自己的互联网产品,实现公司的价值”这一目标,并不是今年才提出来的,早在创业初期他们就开发过几款APP,不过都以失败告终。
时间倒回到2013年,当时读大四的赵原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忙着四处投简历,抱定要创业的他联合4名同学创立了新疆优码客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那几年,移动APP创业项目非常热,国内的一些车联网、旅游类等APP应用纷纷现世。在赵原看来,站在互联网风口下,开发一款针对新疆区域群体的APP,是当下的机遇。
那时候,赵原被同学们称为新一代创业者,他四处奔波,做路演、拉投资,一度赢得了周围人的羡慕。
“我们那时就是要开发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产品,打造一款属于自己的APP应用。”赵原说。
然而,华丽的PPT展示,却没有引起资本的关注,当时的投资人似乎根本不关注这种前期纯投入的项目。固执的赵原决定自己团队独立运作这些项目,却不曾想,这一决定让团队陷入了无尽的痛苦。
有团队合伙人形象地描述了这次决议:在决定专门做APP之前,我们的公司还能靠接一些技术外包的活,偶尔能够来一次聚餐,但全力投入APP项目开发的时候,大家几乎天天只能吃泡面。
现实远比想象更加残酷。到了2015年,巨大的前期投入,使得团队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团队出现即将解散危机。
“当时,几个合伙人,考虑到未来发展渺茫,都已经打起了退堂鼓,表示要离开团队。我当时就在想是不是我的方向真的错了。”赵原说。
现实不会给赵原太多时间考虑,现实中没有处理好发展问题,导致团队一哄而散的,并不少见。
“很快,我们几个合伙人就碰了一次头,我告诉他们,公司最初的方向可能需要调整,大家有没有一些想法。”赵原说,当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当时特别担心,如果说方向调整,就意味着我们前几年的努力白费了,同时因为现实的原因,我担心团队会崩溃。
然而事实却证明,他的团队,愿意留下,继续新一站的奋斗。“团队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2015年,赵原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始了新的征程,他们从技术外包,服务外包做起,渐渐地打开了市场,他们的不少项目都是大公司分包出来的,涉及系统引进、微信平台搭建等,正是这些项目,让公司实现了盈利。
“我们是学软件专业的,基础本来就很不错,我们就做技术外包,虽然辛苦,但是能够养活自己。此后我们的团队开始扩大,一直维持在10个人左右,2015年当年实现100万元营业收入,2016年实现180万元营业收入。”赵原说。
“然而在这条道路上,也并不轻松。公司还很年轻,我们的商业经验也不足,需要不断积累。”赵原说。
赵原说,一次接到一个石油企业的业务。对方要求我们做一个石油内部的工作流程系统,旨在把生产中所产生的数据、文本等实现无纸化信息化办公。但我们对费用、工期估算不足,同时对客户需求也把握不准,结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不断修正。
“但很快团队就把握住了节奏,赢得了对方的赞赏,在后续的二期、三期项目中,因为很好地借鉴了前期的经验,提前量化,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赵原说。
“现在我们相当于曲线救企业,未来有机会还是希望能够开发我们自己的产品。”赵原笑着说。支招 第四届新疆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导师邢再鹏
赵原的公司发展经历了从学校到社
会的一个过程,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做服务外包和技术外包。未来想要做互联网产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市场竞争分析,分析本地竞争对手、产品及行业内外所有相关产品,研究产品发展方向,提出自己想要发展的新产品计划。
2.做好用户体验,制定和设计用户所需要的新产品或新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3.如果创业团队能够融到资金,这对规模的产品研发、运营团队发展,大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