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摩拜单车牵手富士康,年产超1000万辆解共享单车盈利困局?-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8:16:0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1月23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张国锋 刚刚在1月4日宣布完成D轮2.15亿美元融资的摩拜单车,日前却被媒体曝出存在大规模押金无法退还、充值难以入账的问题。在被曝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1月23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张国锋

刚刚在1月4日宣布完成D轮2.15亿美元融资的摩拜单车,日前却被媒体曝出存在大规模押金无法退还、充值难以入账的问题。在被曝光当天,摩拜单车立即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称该报道属于谣言,已经涉嫌违法,将向公安机关报警追究相关人士的刑事责任。

就在今日,摩拜单车召开发布会,宣布该公司与全球第一大科技制造服务企业富士康达成行业独家战略合作。双方联手后,预计年产能可达560万辆。摩拜单车的车辆生产能力将在原有自有产能基础上翻倍,总年产能可超千万辆,且车辆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表示,和富士康的合作里,包括了投资部分,但具体数额并没有透露。显然,在D轮融资不到20天后,摩拜单车抛出这一重磅消息,也无形中对谣言进行了反击。

获富士康战略投资 总产能将超1000万辆/年

此次摩拜单车与富士康将在单车设计生产、全球供应链整合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进一步促进绿色出行,以摩拜的 中国创造 助推 中国智造 。

对于此次合作,摩拜方面表示,富士康将专门开辟摩拜单车生产线,并和摩拜联手深度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遴选全球优质供应商合作伙伴,通过富士康海内外数十家工厂生产,预计富士康为摩拜带来的年产能将达560万辆。两家公司还将在单车设计领域展开合作。富士康的加入,将使摩拜的车辆生产能力在原有自有产能基础上翻倍,总产能将超1000万辆/年。这也意味着,摩拜的产能优势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产能规模的扩大,将会降低单车成本。

此前,根据公开数据可知,摩拜经典款车每辆的成本已从最初的6000元下降至1800元左右。且参照造价800~ 1000元可使用约4年的数据推算,考虑运营年限并折算掉运营维护等成本,摩拜每辆车每天的投入成本按3~4元左右计算,以6次平均使用频率,一辆车一天可以赚2~3元。以此类推,如达到年产千万量级且均投入实用,这些车刨除车押金,每天就可以产生超千万元的现金流。同时,车辆成本的降低和产能的充足供给,也将为摩拜未来进入更多国内外城市快速扩张提供保障。

据悉,富士康计划在位于国内及海外的多家工厂分别开设摩拜单车生产线,通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协助摩拜单车进一步优化车辆投放流程、加快投放速度,降低新车跨地区运输投放成本,还能够尽可能缩短城市运营团队的响应时间,提升加车效率,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

富士康在工业设计和制造领域拥有雄厚国际化资源,深谙各国生产质量标准,将有力帮助摩拜单车继续优化车辆设计、骑行品质和用户体验,为摩拜单车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将 中国智造 推向全球提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摩拜方面称。

王晓峰表示, 2017年,公司计划将智能共享单车带到国内外百座城市,让更多消费者体验这一时尚、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富士康作为世界顶尖的制造业巨头,两家公司的全方位牵手,不仅将继续推动摩拜单车的快速成长,还将对共享单车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不过,此次富士康战略入局,会有多少资金投入摩拜的详情并未披露。

寄望广告找到盈利模式?

业界分析,共享单车平台快速发展,缺乏盈利模式,导致了这类谣言轻易滋生,并被快速传播。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早前业界还戏称共享单车平台不妨靠用户押金池赚钱。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资本趋冷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在去年下半年杀出重围,成为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主角,并且受到资本追捧,这可能是资本和创业市场急需信心。随着腾讯、滴滴、美团的入局,对共享单车的追捧甚至可以媲美当初竞投网约车的盛况,只是致力于 最后一公里 的畅想注定不会成为下一个滴滴。其中缘由多是由于盈利问题迟迟难以解决,单纯依靠租金作为利润来源达到收支平衡尚且遥遥无期,并且短期内没有发现共享单车的新盈利支撑点,甚至寄予厚望的广告业务也许并不如想象般美好。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公开表示现在不知道怎么赚钱,当高昂的成本和低廉的价格让共享单车项目看起来像在 做公益 ,钱就成了存活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共享单车的盈利困局是成本居高不下和利润单一失衡的共同结果,且共享单车的运行因为参杂着较高的道德风险致使成本愈加难以有效控制。

日前,更有网友曝光,深圳一位私家车车主,居然把自己用过的摩拜单车放上自己的私家车运回湖南。而面对深圳交警部门的质问,私家车车主说自己用完就放在龙华并没有带走,直到接到交警电话才看到车上单车。而在现实生活中,共享单车被随意停放甚至带回家、二维码被毁、车上被贴广告、车座被损坏、恶意破坏、私自加锁占为己有等现象,早已见怪不怪。而更令人悲观的是,事实上全球没有一个公共自行车项目能自己盈利,在这种行业状态下,共享单车的前景实在是不容乐观。

不过,共享单车依旧还有着最后的一丝希望,那就是寄希望于广告业务,因为我国唯一盈利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就是借助广告突破了盈利困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共享单车没有停车桩,所以广告业务就局限于内置APP,车身即使能够增加广告,也对频率上会有限制。但是即使都做了,这种广告效果真的能给共享单车带来盈利的希望吗?以滴滴为例,2015年它的广告收入仅为2亿元左右,而滴滴的覆盖率接近9%,是摩拜单车45倍,照此推算,摩拜单车作为一个APP媒体渠道尚未有明显的广告价值可以支持运营活动。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