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工智能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这一术语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最初的含义就是用机器模拟智能,至今它已经走过近70年的历程,只不过是此前大多数时间都略显默默无闻而已。直到最近这20年尤其最近这一年,人工智能才开始一次次刷新人们对它的认知。
从年初到年末,AlphaGo(阿尔法狗)用两套“马甲”在2016年保持了一整年的热度。去年3月,AlphaGo露面之初,对其看衰者比比皆是。然而,4:1战胜世界围棋顶尖大师李世石九段的成绩最终还是让世人对其另眼相看。大半年后,Master问世,并在一周之内赢下了60场互联网棋局车轮大战,包括聂卫平、古力、柯洁、朴廷桓、井山裕太等在内的世界级围棋高手。谷歌DeepMind创始人兼CEO戴米斯·哈萨比斯随后发布推文称,Master就是AlphaGo的升级版。
从最初的不被相信,到年初赢得一场输掉一局的胜利,再到年末在快棋领域60次挑落中日韩围棋界名流,用一位棋手的话说,“AlphaGo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着实令人吃惊。”其实,人工智能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这一术语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最初的含义就是用机器模拟智能,至今它已经走过近70年的历程,只不过是此前大多数时间都略显默默无闻而已。直到最近这20年尤其最近这一年,人工智能才开始一次次刷新人们对它的认知。
1997年,IBM公司研发的“深蓝”因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而名噪一时,也让人工智能惊艳了世界。尽管彼时人类就已开始领教到“机器”的厉害,但当时的大多数论调是:在国际象棋领域赢人类不难,而在围棋领域想要实现机器胜人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因为外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稳定、不会疲劳、不会失误,更擅长处理复杂的理性问题,但它的缺陷是不具有智慧,没有“灵性”。
拥有361个交叉点的围棋却拥有远比国际象棋更多的选择空间,围棋内部所蕴含的各种复杂的变化和创造性永无止境,这需要智慧、需要“灵性”。所以,围棋在当时被看做是人类对抗人工智能的最后一道“堡垒”。20年后,人类在智力游戏上的这道“堡垒”终于还是被攻陷了。
而且,AlphaGo研发团队谷歌DeepMind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Master只是测试版,还不是最强的。这意味着不管是AlphaGo、Master还是人工智能,它的“上限”依旧难已见顶。它仍旧会在未来一次次更新自己、战胜人类。当然,战胜人类并不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正如DeepMind团队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目的不是仅为了研发一套围棋比赛工具,而是为了在将来能够更好地把人工智能科技应用到医疗、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农业、金融等为人类服务的行业当中,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说到底是体现于将来的应用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其实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装配、码垛、质检员等机械重复性工作,人工智能已披挂上阵,机器不会疲惫、生病、分神等特质让其发挥出了不同于人类的独特优势。除此之外的非传统机械性工作中,人工智能也开始在一些领域逐渐替代人类,比如新闻记者、律师、医生、金融从业者等。
这正应了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地平线机器人CEO余凯所言:“人工智能没有所谓的主战场,它几乎可以在所有领域深度应用。”据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之前,我国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及服务的企业不足20家;去年,我国该领域企业则已有709家。而在AlphaGo的诞生地美国,至去年年底,这一数字则达到了2095家。
但人工智能市场远没有饱和,前景仍旧广阔。据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印发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显示,2018年我国将形成千亿级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另据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至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470亿美元。届时,自然会有一部分甚至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会被机器所代替。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就曾指出,未来十年,包括翻译、保安、客服等在内的世界上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也正是外界普遍有此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所谓人类是否应该恐慌地探讨也开始甚嚣尘上,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失业潮或将来临。从短期和局部来看,随着技术创新带动劳动效率的提升,部分领域的部分人确实会受到影响;但如果从长期和整体来看,这也正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撰文指出: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效率,推进了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当然这中间难免会出现不少失业问题,但社会很快会进入另一个稳态发展的阶段,并没有带来长期大规模的失业潮所谓“技术创新毁灭工作岗位”只是一种短期内的局部现象,技术对就业的“创造性增长”效应远超其“创造性破坏”效应。
文/张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