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团
过去的一年中,相关部门对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案件多次重拳出击,有效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民众的合法权益。
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更可悲的是,美好的东西一再被毁灭。统计显示,我国网络犯罪已占犯罪总数的1/3,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未来,甚至绝大多数犯罪都会涉及网络。
比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整个社会的公信力受到的伤害。当下,有很多人接到电话的第一反应就是电信诈骗,轻则直接挂电话,重则拉入黑名单。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新型犯罪,仅靠公众自我防范是不够的,即便强势打击也绝非一日之功。这是因为,骗子不但有秘密传播的“教科书”,非接触式的电信网络诈骗所留下的破案线索也很有限,且很难“斩草除根”,而“野火烧不尽”,自然是“春风吹又生”。从实践看,不少人被10086短信欺骗过,这固然是“伪基站”捣的鬼,信号管理部门又怎能没有责任?在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中,冒名的银行卡、“隐身”的电话号码往往成为这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必备道具”,而通信、银行、互联网企业又是如何防范的?相对骗子的“全副武装”,大多数民众是“手无寸铁”,其中老年人、青年学生、“宅一族”连最基本的骗术都分不清。这就意味着,对电信网络诈骗不但必须“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还应对公众进行必要的防范性教育。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日前,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第三批10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此前,公安部已对23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发布A级通缉令,截至目前已成功抓获22名。但是,防止电信网络诈骗,更需要在治理上“道高一丈”。其中,既应在执法上从快、从严、从重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更需各部门织密反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护网”。比如,深挖通信网络诈骗背后的商业链条,严惩信息泄露中的“内鬼”。同时,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造成被害人伤残、死亡等严重后果的,一律“斩立决”。只有打防结合,才能打赢反电信网络诈骗“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