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春运第一天,记者来到合肥南站北广场售票大厅,未见到排长队的景象,已开放的4个人工售票窗口前,排队购票的乘客秩序井然。旁边的自助售票机前,三三两两的乘客在排队购票、取票。
在合肥上大学的陈倩正在自助售票机前购票,只见她选好了车票后,选择支付宝支付,手机扫一扫便轻松完成了支付,取出车票。 “现在互联网、移动支付发达,购票取票越来越方便,我爸妈以前都是到车站买票,现在也让我帮他们从网上买票。”陈倩对记者说。在肥东务工的赵大姐准备回重庆老家过年,她告诉记者,因为不会网上购票,往年都是到火车站或者代售点买票,有时候经常买不到坐票,一站就是二十几个小时。 “现在有了上大学的女儿从网上购票,我再也不用排队买票了,凭身份证就能现场取票,方便得很。 ”
做了十几年票务工作的孙婷婷告诉记者:“10年前主要靠人工售票,乘客排队麻烦,我们售票压力也很大;现在主要靠机器,全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为提高网络自助售票比例,合肥南站加大了自助设备投入力度,除在站内新增32台自助取票机外,还在站外院校、宾馆、银行新增了14台自助售取票机,方便旅客就近购取票。
合肥南站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春运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智能化。 “窗口和自助售票机全部实现了支付宝支付,乘客不用银行卡和现金也能轻松购票。以前车票丢了补办很麻烦,现在凭身份证就能补办,直接刷身份证也能进站。
在合肥南站候车大厅的“明亮雷锋服务站”前,一台液晶屏幕格外醒目,工作人员对着屏幕说出一句汉语,机器很快就翻译成英语。“这是今年刚配备的多语言翻译系统,它可直译英语、俄语、德语等5种外语,还具备翻译藏语、维吾尔语、闽南语、粤语等功能。”合肥南站工作人员介绍,车站引导牌等标志因空间限制,只能显示汉语、英语等语种,智能翻译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类似问题。
“扫描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可以享受"互联网+"预约服务。 ”在合肥南站劳模工作室内,全国劳动模范刘明亮正在向旅客发放印有预约服务二维码的小卡片。春运前期,合肥南站开通了“刘明亮劳模工作室”微信公众号,针对旅客类似问题,推行网上预约服务,小到可以帮旅客开辟绿色通道进站上车,大到紧急护送重点旅客乘车出行,都可以预约申请。
记者来到合肥南站综合调度室,大屏幕上铁路线路密如网织,3名调度员在调度室值守。现场调度员告诉记者,过去调度室全靠人工调度,每到春运电话不断,调度员手指口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现在调度室全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只有遇到雨雪天气等突发情况时才需要人工指挥。
合肥南站工作人员介绍,该站春运期间平均每日发送旅客5万人,该站仅有职工156名且分三班制,实际每日在岗职工约为60余人。高效集约的管理源于最新的智能化电子巡检系统。该系统将全站各项智能化报警设备、消防设备和行车安全检测装置相联系,将全部候车室划分为87个网格管理区域,并由专人负责。一旦某处发生问题系统立即报警,并同时显示在生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由生产指挥中心启动具体应急方案,发布命令,指挥客运、服务台、保洁、后勤、消防、公安、急救等机构进行处置。“随着高科技的运用,"智慧春运"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出行习惯将不断改善,减少人们出行的烦恼,提升出行的幸福感。 ”
【专题】温暖中国 安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