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新华全媒头条·光纤在中国·详版)一根“玻璃丝”在中国书写出的传奇——光纤及其产业在中国40年的发展故事(二·完)-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7:09:2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新华全媒头条·光纤在中国·详版)一根“玻璃丝”在中国书写出的传奇——光纤及其产业在中国40年的发展故事(二·完)(小标题)集群式产业传奇:从“信息铺路”到“信息造城” 不久前,湖北省召开科技大会,
(新华全媒头条·光纤在中国·详版)一根“玻璃丝”在中国书写出的传奇——光纤及其产业在中国40年的发展故事(二·完)

(小标题)集群式产业传奇:从“信息铺路”到“信息造城”

不久前,湖北省召开科技大会,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一则消息让人振奋,该院实验室再次刷新光传输世界纪录,达到每秒400T。这意味着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可容纳全球48亿人同时在线通话。

据测算,一部普通高清电影数据大小约为2G,一部蓝光高清电影约10G,以武汉邮科院最新的光传输速度,1秒钟可传输4万部蓝光高清电影。

3年来,武汉邮科院已经五次成功冲击世界纪录。

武汉邮科院党委书记、烽火科技集团总裁鲁国庆告诉记者,这个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是邮科院牵头承担的国家973项目“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基础研究”的核心技术。这一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在于攻克了特殊多芯单模光纤技术。

在光纤光缆产业里,那根圆圆的光纤预制棒属于核心技术领域。由于技术壁垒较高,长期以来,生产工艺一直掌握在发达国家少数企业手中,我国企业很少实现光纤预制棒的规模化生产。每年,我国光纤预制棒进口比例超过50%,大部分光纤、光缆生产厂家都处在“买棒拉丝”的阶段。

2003年起,长飞成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预制棒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项目组,先后开发出国际领先的大、小尺寸光纤预制棒,并实现量产。

长飞成功研发光纤预制棒生产设施,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闫长鹍说,“过去进口一套设备需要300万欧元,而长飞自主研发的设备只需不到300万人民币,这样一来,制造成本降低,光纤价格进一步降低,产品更有竞争力。”

目前,长飞生产的预制棒产品,直径达到20厘米,属于全球最大;单根预制棒拉丝后光纤长度超过7500公里,成为全球光纤生产效率的标杆。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飞实现了预制棒、光纤、光缆核心装备的自主开发、制造和对外销售,是全球唯一同时掌握三大主流预制棒制备工艺的企业,同时也是全球行业内产品最全、产业链最长的企业。

2016年11月3日,“中国光谷”光电子博览会在武汉开幕,烽火通信(600498,股吧)、长飞光纤、华工科技(000988,股吧)、楚天激光等本土企业云集,光通信、光制造等前沿科技汇聚一堂。

在展台里,一台神秘的“箱子”释放出耀眼光线,将1厘米厚的钢板瞬间截断,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观看。“我们的万瓦光纤激光器是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家掌握这项核心技术。”负责技术攻关的“千人计划”专家闫大鹏兴奋地说,别看它其貌不扬,细如发丝的光纤释放的激光能量,现在广泛用于工业造船、飞机和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万瓦激光器不是展会上的唯一“法宝”,一件件展品背后是一串串靓丽的数字。武汉光谷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66%,国际市场占有率25%,销量世界第一;成为我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光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60%,国际市场占有率12%;成为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激光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超过50%。

武汉东湖高新(600133,股吧)区科创局局长李世庭说,未来还要通过对光材料、光传感、光网络、光计算、光服务等领域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匹配协作,实现国内领先的产业生态。

如今,在光谷之外,我国光通信产业规模约350至400亿元,全国通信企业预计超过2000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光纤光缆市场和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国,年产量占全球产量50%以上。

当年的小学生如今已经成了“教授”,参与全球技术规则的制定。武汉邮科院不久前又传来好消息,烽火通信战略与市场部总工程师李铿当选国际电信联盟“物联网及其在智慧城市和社区等的应用”研究组副主席,这也是该职位首次由中国人担任。“以前我们都是跟随别人的规则,如今我们自己是规则的制定人。”武汉邮科院总工程师余少华说。

但余少华也坦言:“这些年,我们的确是在大跨步,但与国际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6年“中国光谷”光博会期间,在纪念光纤通信50周年高峰论坛现场,有专家担忧地指出,从国际市场来看,国际几大光纤巨头的80%市场占有率在国外,而国内光纤企业90%市场在国内。尽管中国企业的专利总数增长,但核心的发展专利不足,尤其是国际专利方面,这也是国际化方面的一个差距。专利差距在于研发力量较薄弱,研发团队人数层次与国际标杆相比还有差距。

谈到产业问题,赵梓森说:“中国当前面临光纤生产能力过剩的挑战。但高档光器件还是不足,仍然需要进口。其次是光纤入户的费用太贵,进一步提速后的费用更加高昂,而我国广大农村的光纤普及率仍然较低。”

与赵梓森的观点相同,武汉邮科院高级技术顾问毛谦认为,我国光通信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核心技术的缺失,预制棒、高端光器件、光纤光缆的许多原材料等都还依赖进口。

“我国既是光通信大国,又需要发展成为光通信强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发展,为光通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遇,需要加强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使光通信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毛谦说。

“4G时代只相当于信息铺路,5G可以看成是信息造城的时代,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而至,光纤让万物触手可及。”余少华对未来充满信心。(执笔记者:钱彤、周甲禄、陈俊;参与记者:李劲峰、廖君)(完)(更多报道请关注新华社客户端并订阅“新华全媒头条”)

附件: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