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付爱国 记者龚少春报道:“微信”是聊天交友软件,“咕咚”是健身辅助软件,这两款软件看似与警务工作毫无关系,分宜县公安局巡逻防暴大队却运用它们管理队伍,不仅明显提高了见警率,而且迅速提升了战斗力,此外群众也获得了更多安全感,并给予了一致的好评。
该大队自今年3月启用“微信”和“咕咚”管理队伍以来,有效改善了队伍的形象,提升了街面见警率,城区发案同比下降7%,抓获在逃人员5名,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
“巡警微信群”开辟管理新模式
“"微信"和"咕咚"是两款免费软件,只要下载到手机就可以了,运用起来省时、省力、省钱、高效。”分宜县公安局巡逻防暴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大队人员构成复杂,有民警8人、事业编2人、辅警40余人,为便于队伍严格管理,大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互联网+警务”提升工作效能。
在具体工作中,该大队建立“巡警微信群”,加强监督管理,强化信息共享,发布信息指令,强化协同作战,活跃警营气氛。
其中,该大队通过微信群发布收集信息,向民警发布工作指令,快捷方便;民警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到的情况,通过微信群发送图文信息及时反馈给大队,为大队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同时,该大队充分发挥微信“发送位置”和“共享实时位置”的功能,根据工作任务和警情特点,实时布置警力,合理设点布岗,有效提升指挥效能整合警力资源。
5月21日,该大队获得有人在辖区开设赌场的线索信息,侦查人员通过微信发送位置,准确地对赌点卫星定位,大队长根据卫星图对赌点位置及周围环境详细了解,迅速组织警力实施精准打击,一举抓获参赌人员23名,已有7名涉赌人员被批准逮捕。
运用“咕咚”功能提升巡逻布控效率
该大队高度重视城区夜间巡防,根据城区路段情况分片分段固化责任,巡逻班组每一个小时通过微信共享具体位置和通报街面情况,治安岗亭与巡逻岗位微信互动,及时互动情报,协同作战,确保街面“见警率”,掌控社会治安动态。
此外,该大队同时充分利用“咕咚”运动轨迹记录功能,对民警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要求民警在工作时间必须打开“咕咚”轨迹记录按钮,实时记录工作中的行动轨迹。民警在哪里巡逻,巡逻了多少路程,一目了然。队员们只要在下班之后将行动轨迹图发回给带班领导,领导就能立即知晓巡逻队员的工作动态,有效地提升了巡逻布控的工作效率。值班领导每天不定时用微信发出位置共享指令,与执勤民、协警位置共享,值班领导在地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各岗点的动态轨迹,起到微信查岗作用。
据悉,自今年启用“微信”和“咕咚”管理勤务以来,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街面见警率。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巡逻微信群”发布各类工作信息、通知128条(非保密性),收集信息321条,从而抓获网上逃犯5名,抓获作案现行15名,协助抓获违法嫌疑人59人;调度处理群体性事件18起,救助群众30余人次。
一个显著变化是,分宜县城区发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一度实现22天盗抢零发案,特别是在今年9月、10月间效果尤其明显,城区“两抢一盗”发案率实现下降30.4%,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